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我为群众办实事|江苏连云港:“星罗棋布”盘活乡村治理 在“柘”里因地制宜打造振兴样本

乡村治理处于国家治理的最前沿、最末梢,事关基层人心向背,事关安全稳定大局,事关乡村振兴和全面高质量发展。长期以来,乡村治理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三个不相匹配”:一是基层党组织核心功能作用发挥与上级要求、群众期盼不相匹配;二是多头管理、效能偏低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理念不相匹配;三是被动参与、疏于监管与系统创新、闭环管理的工作要求不相匹配等等,都需要我们客观研判,精准回应。


图片


近年来,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围绕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崭新课题,紧扣上级要求、基层需求,因地制宜抓治理,勇于探索求实效,形成了社会广泛参与、“智治”有效支撑、突出闭环管理的乡村网格治理新格局,成功入选省数字乡村建设优秀案例,走在了全省“三整合”改革工作前列。用什么引领乡村治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组织作为直接联系群众的纽带桥梁,推动社会治理向网格下移,必须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全面领导,把广大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


图片


组织强引领。治理的前提在“理”,关键在于理顺关系,理清家底。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党组织书记带头创业两条主线,不断做大“蛋糕”,持续加快强村富民步伐。同时,按照“一委三会”表决为前置条件、纳入平台交易为必经环节、资产管理平台预警为监管保障,实现村级“三资”管理“在阳光下运行”,较好解决了村级事项党员不清、群众不明、缺乏监管的问题,强化了民主监督,密切了干群关系,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

干部强示范。“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村党组织书记的领导推动下,各村每个网格均明确1名支委委员牵头,配备1名网格员具体工作,坚持“责任到己,不再推脱”的原则,对网格内发生的所有矛盾和工作实行闭环管理,努力做到“目光所至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所作所为解决问题”,持续提升乡村治理的工作成效。

党员强参与。党组织站在乡村治理的“舞台中央”,广大党员就是舞台每个网格的“中流砥柱”。长期的发展历程,让柘汪形成了“是干部就要担当,是党员就要奉献”的思想认识。从环境整治、秸秆综禁到志愿服务、夜间巡逻等等,都离不开广大党员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各村党支部“一声令下”,广大党员“舍小家、顾大家”,全身心融入网格,义无反顾扛起责任使命,夯实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实基础。

乡村治理靠什么来支撑?

实践证明,“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是推进乡村治理的有效方法,实现了权责、方法、时限的有机统一,解决了过往“知而不管,管而不彻底”的治理困境。


图片


“网格化”解决权责整合。网格员是推进乡村治理的“第一岗哨”,通过畅通渠道、建强队伍,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格局。基础网格员当好农村“守门员”,通过走街串户,及时发现并解决影响民生福祉、制约村庄发展的矛盾问题。专属网格员当好交流“连接器”,通过实体化运作企事业单位专属网格,搭建企业与政府机关单位沟通交流的渠道,协调破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巡查员当好全线“侦察兵”,通过整合综合执法、社区辅警、农技服务、物业环卫、海洋渔业等7个板块的巡查力量,及时搜集在园区运行、镇村管理、服务执法等领域存在的难点堵点,“分工不分家”,整体协作提升攻坚能力。

“大数据”实现共建共治。通过数据信息集成汇聚,做到社会治理齐抓共管,解决“三大难题”。一是整合共建,互为补充,跨条线上报问题,平台统一分流交办,解决了单打独斗、人员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二是持续跟踪,限期办结,解决了“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熟视无睹、拖延懈怠等问题。三是精准捕捉,快速响应,利用在线监测、“高空瞭望”等大数据手段,解决了人为巡查覆盖面窄、效率不高、反应不灵敏等问题。

“铁脚板”走出社情民意。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满百姓。通过逐巷逐户地走,变“群众找”为“网格访”,具体掌握三个实情:其一掌握每户的家庭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矛盾纠纷;其二掌握各生产主体的经营现状,查看是否符合安全环保要求,是否存在违规生产、违规经营等行为;其三掌握村庄在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短板。

乡村治理“治”在何方?

乡村治理千头万绪,内容千差万别,唯有抓住农村关键、找准问题“病根”,才能“治”出新成效,抓出新气象。


图片


“治”出安全稳定的基层环境。通过“三抓”,抓出安全、安定的乡村“大环境”。抓源头性预防。安全生产层面,将2500余个生产经营主体纳入中心平台监管,通过安全巡查员每日随机抽查、网格员每月家家检查、审批监管执法联动,系统做好辖区安全生产问题的排查管控。社会治安层面,立足两省交界、治安任务更加艰巨这一现实,汇聚全镇900余处视频监控,提高信息收集效率;深度融合“网格+警格”,为各村配备专用治安巡逻车,动员老党员、老同志加入巡逻队伍,常态化落实夜间巡逻制度,筑牢乡村治理平安防线。抓全链条调处。针对走访中遇到的矛盾纠纷,建立网格内调解、镇工作人员下沉调解、“三官一律”进网格调解三级处理机制,突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抓强执法兜底。执法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行政赋权、综合执法,结合扫黑除恶,有效解决一批历史遗留、执法“老大难”问题。仅农民工欠薪领域,坚持调解与执法两手抓,两年来累计受理225起,成功帮助追讨薪金1650余万元。

“治”出服务发展的有效支撑。网格治理不仅仅在于解决人的问题,治理同样要围绕服务基层发展“做文章”。以柘汪为例,最大的主导产业在园区,最大的富民产业在海洋,最大的问题制约在空间。聚焦做大做强园区,特色打造智慧园区管理平台,突出封闭化管理、危化品停车场运营等关键环节,实现对安全、环保等事项的在线监测、追踪预警、快速处置,打造高效能治理的智慧园区。聚焦发展富民产业,将海洋渔业应急指挥平台嵌入中心“大脑中枢”,动态预警渔船有无违规出海,特殊天气及时调度渔船返港。打造循环经济、紫菜加工两大产业园,及时取缔颗粒加工、紫菜加工“散乱污”企业,以有效治理带动乡村振兴。聚焦空间布局管控,打造控违禁违监管平台,借助无人机航拍生成“三维”数据,逐季比对,定责入格,切实做到露头就打,有违必拆。同时,将农房建设纳入平台管理,实现审批、建设、竣工的全环节监管,杜绝审批后监管缺失的管理问题。

“治”出因地制宜的路径创新。网格“星罗棋布”,唯有“技高一筹”,方能下“活”乡村治理这盘“棋”。变社会热点为服务桥梁。针对“一小一老”社会共性问题,按照先行试点、全域推广的原则,打造“柘里友爱”功能室,探索解决农村儿童,特别是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课后辅导、心理疏导问题。规划打造社区“百姓大食堂”,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探索解决“吃饭难”“空心烦”的养老困局。变省界盲点为治理亮点。柘汪镇地处苏鲁交界,省界管理权责模糊,给了不法商人非法获利的可乘之机。通过在60余个省界道口新增视频监控,建立“大数据+综合执法”,有效解决了违规堆场及散装车辆夜间偷运问题。同时,加大与临沂、日照等省界区域联合执法,建立跨省界生态环境联合监督机制,先后查处20余处非法洗沙、违规开采、违规出海等违法行为,有效消除监管盲区。变机械巡查为数据监管。针对秸秆禁烧、大气防治等战线长、跨度大的常规工作,通过在信号铁塔顶端安装全视角、全覆盖的高空瞭望监控系统,做到快捕捉、快反应、快制止。针对难发现、难取证的企业生产违规排放,通过在排放口安置在线监测终端,远程监控,实时监测,倒逼企业规范生产。

如何确保“治”出成效?

对于乡村而言,网格工作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更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转机制,持续提升基层抓网格治理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内生动力。


图片


突出系统化考核。基层工作能否落地,村党组织书记重视是关键。通过将网格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以较大分值纳入村级季度考核,紧扣网格走访、安全生产、控违禁违、资产管理、秸秆禁烧等重点领域,实体化运行,实打实打分,直接与村干部待遇挂钩,通过考核杠杆,推动网格工作落地落实。

突出职业化打造。建设一支“以岗位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专职网格员队伍,是保持网格化工作平稳推进的关键所在。通过建立基本工资、季度绩效、单项奖励三种收入构成,网格员在享受基本工资基础上,每月落实“以奖代补”补贴,每季度发放“优秀网格员”奖励、享受村级绩效奖,让网格员拥有一份相对体面的收入,全面激发工作干劲与干事热情。

突出实效化回应。网格管理服务中心及时闭环解决问题,是网格员坚定履职、坚持问题上报的信心来源。健全四级处置体系,网格员能够立即处置的,网格内自行处置;网格员不能当场处置,交办村级处置解决;村级不能解决的,流转指挥中心交办条线分管领导协调解决;对于一周内未完成事项,直接上报镇主要领导进行会办督办。针对重要问题事项整改,安排条线联合现场查验督促,形成“问题发现、分流交办、整改处置、评价验收”的闭环机制,真正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