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
基辛格的百岁人生堪称一本行走的历史教科书——完整地经历过二战、冷战和新世纪的反恐战争以及俄乌冲突,曾在尼克松总统时期担任国务卿,在诸如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主导美国从越南撤军等这样重大的人类历史节点上,他都亲身参与决策。
如今,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走了。这本活的历史书也成为历史,一代传奇谢幕。
△亨利·基辛格
从哈佛大学到白宫
基辛格并非在美国出生,而是出生在战争年代的德国,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充满了动荡流离的回忆。
1923年5月27日,基辛格出生于德国菲尔特市,父亲是一名老师,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他还有一个弟弟,名叫沃尔特·基辛格,长大后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由于是犹太人后裔,1933年随着希特勒和纳粹党上台,德国执行排犹政策,基辛格的父亲失业,全家前景黯淡。为躲避纳粹迫害,1938年基辛格全家逃出德国,先到了伦敦,后辗转到美国纽约定居。
边打工边上学,基辛格艰难地完成了高中教育,并进入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上学。1943年他获得美国国籍,随即应征入伍,并回到德国战场。
战后,1947年,24岁的基辛格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哈佛求学生涯为基辛格日后纵横捭阖的一生打下了基础,他师从威廉·埃利奥特,这位老师曾经给6任美国总统做过顾问,成为基辛格的伯乐。博士毕业后,基辛格选择留在哈佛任教,专攻国际关系和战略研究。据熟悉他的外交官回忆,基辛格十分注重他的博士身份,他喜欢人们用Doctor(博士)而不是用Mister(先生)来称呼他。
在哈佛求学任教22年,基辛格以出色的学术能力结识了一大批美国精英,包括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萨缪尔·亨廷顿等等,这些都让他逐渐被美国政治界注意到,并为后来的外交战线积累了广泛的人脉。
1969年,46岁的基辛格离开哈佛,进入白宫,先后任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国务卿等职,站上全球政治舞台,逐步开启自己外交职业生涯的巅峰期。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反战浪潮不断冲击着美国,总统尼克松急需在外交方面寻找突破口,缓和美国面临的紧张局势。
中美关系此时具备了缓和的契机。1971年日本名古屋世乒赛,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之间发生的互动,让中美高层看到了两国关系破冰的曙光。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以“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由此开始,随后中方通过巴基斯坦,向美国首脑发出了访华邀请。
1971年7月8日,基辛格前往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访问。在晚宴上,基辛格称自己“肚子痛”,早早离席,以此避开了众多记者的耳目。实际上,基辛格直奔机场,坐上飞机秘密访华。
7月9日,基辛格抵达北京,11日离京,中间只在中国停留不到48小时,和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等展开会谈。会上,中美双方商定了尼克松访华等一系列问题,为后来尼克松访华铺好了路。
1972年2月21日,基辛格陪同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迎来标志性的重大时刻。其间,双方进行了多次会谈,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亨利·基辛格
除了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外,基辛格在任上还主导了美国从越南撤军、《美苏反弹道导弹》条约的谈判、美国埃及关系正常化、中国重返联合国等一系列冷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可以说这位资深外交家推动和见证了20世纪的最重要历史事件。
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与越南人黎德寿一同获得197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基辛格是一位天才般的外交大师,坊间流传的一个段子展现他的高超手腕:基辛格决定当一回媒人,让富可敌国的男爵将女儿嫁给一贫如洗的农夫儿子。他先找到农夫说,要介绍一名贵族女儿当他儿媳妇,农夫将信将疑。基辛格再去对男爵说:我为你闺女找到了绝配。男爵说:我女儿年龄还太小。他说:未来的女婿是世界银行副行长!男爵心动了。他又去找世界银行行长要为他推荐一位副行长,行长拒绝:我们不缺副行长。基辛格说:他不是一般人,是男爵的乘龙快婿!最后,这门亲事竟然撮合成了……
凭借出色的外交才华,基辛格被公认为是国际关系学中世界秩序与现实主义权力平衡大师,其理论主要聚焦在两极对抗的国际环境下如何运用国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联盟,从而达到两极力量的相对平衡,避免暴力、战争与冲突。
100多次踏上中国土地
基辛格曾表示,从第一次访问中国起,他已有100多次踏上这片土地,“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多年来,基辛格关注中国,自称专长是“认识中国的每一代领导人”,并对“中国思想和中国人民有浓厚的兴趣”。正是基于这种了解,他重视美中经贸关系的积极作用。
熟悉中国的基辛格,在88岁高龄时出版了《论中国》一书,试图从历史的角度理解中国,包括理解美中经贸交往的漫长历史。基辛格曾表示,“中国人民所说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指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我以这个称谓为荣。”
基辛格对苏州情有独钟,先后四次访问苏州。他喜欢苏州的古典园林小桥流水,也喜欢苏州的传统美食,每次来访都流连忘返,对苏州赞不绝口。
据苏州市外办原主任瞿忠文撰文回忆,1982年10月5日,基辛格和夫人乘火车从南京抵达苏州,开启了他的第二次苏州行。当晚,基辛格夫妇下榻苏州南园宾馆,晚餐期间,当基辛格看到熟悉的蜜汁火方时,十分感动地说:“感谢你们还记得我上次吃过的菜。”接着他又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次来之前,在杭州和苏州之间选择苏州,看来这个选择是对的。”东道主听了很高兴,说道:“我建议,今后,我们就把这道菜命名为‘基辛格火方’吧。”众人听了大笑,一致鼓掌赞同这一建议。于是,“基辛格火方”在苏州不胫而走。
基辛格不止一次强调,美中合作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他表示,“期待美中两国都确认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和平与繁荣的世界秩序”,双方应把友好与合作作为共同目标,并为此做出不懈努力。
2023年7月,基辛格在他的百岁生日之后访华。基辛格表示,美中关系对于美中两国和世界的和平繁荣至关重要,他愿继续为增进美中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作出努力。
2023年10月,基辛格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年度颁奖晚宴上讲话,“我一生中一半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美中之间的和平与合作至关重要,符合两国和世界的利益。基辛格呼吁美中两国共同推动双边关系重回正轨,“正如我50年前所相信的那样,我们能找到克服困难的出路。”
基辛格在美国外交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更是中美关系一路走来的历史见证者。如今,这位老人走完了他的百年风雨人生,从此,外交界又少了一位传奇人物。一个时代,随着他的离去而逐渐远行。
现代快报+记者 熊平平 龙秋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校对 张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