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纵跨南京主城南北的“大动脉”,地铁5号线自2016年12月开工以来,备受市民关注。计划工期5年,但近7年过去了,5号线迟迟没有通车。近日又网传开通时间由计划2024年延迟到2025年,引发了市民的热议。虽然这一消息已被南京地铁回应为“不实”,但是5号线建设进展确实缓慢。5号线工期为什么这么长?为何难开通?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近日,现代快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5号线上海路站施工点
【一条进展缓慢的地铁线】
从计划工期5年到施工近7年,还没建好
2016年12月28日,南京地铁5号线举行了开工仪式,计划工期5年。这让沿线居民开心不已,期盼着5年后家门口就能通上地铁了。大约1年后,地铁7号线于2017年11月29日开工。这两条线都是穿越南京主城的大线路,同样受到市民关注。每当其中一条线传出进展,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关心起另一条线的进展。不知不觉中,市民会对这两条线的建设进展进行比照。
地铁5号线5年通车之约未能实现,如今7年了还没建好,很多人表示不解。南京地铁7号线虽然比5号线晚开工1年,建设过程也是一波三折,但经过5年施工,7号线北段已于2022年12月28日率先通车。这使得当初看好5号线并在5号线沿线安家落户的置业者很无奈:“计划赶不上变化。”
△2023年6月30日,5号线北段轨道施工正式启动
7号线开辟了南京地铁线路分段开通的先河,加上5号线江宁段施工进展比较顺利,大约2022年前后,就有消息传出5号线也会分段开通。
那么,5号线何时能开通呢?2023年2月,《南京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2023年政府投资计划的通知》出炉,其中明确5号线建设起止年限为“2016—2024”,2023年施工安排为“开展土建施工,部分区段转入轨道及安装装修施工阶段”。这让市民对2024年有了期盼。
近日,有网友通过“网络问政”问及5号线开通时间,“鼓楼区城管”回应“5号线因建设原因,原计划在2024年通车,现延迟至2025年上半年通车”。
又要延迟?这一消息让网友炸了锅。
日前,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地铁方面获悉,“2025年开通”这一消息不实,相关帖子也已被删除。相关人士表示,5号线将分段开通,其中南段(江宁段)计划2023年年底不载客试运行。按此推算,市民有望2024年坐上5号线。
【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首次采用PPP模式,5号线项目遭遇回购
与其他线路不同,5号线是南京首条采用PPP模式建设的地铁线路。PPP模式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2015年1月,上海绿地集团与南京签约,采用PPP模式建设地铁5号线,总投资约313亿元。根据协议,5号线确立“项目投融资建设+施工总承包+物业综合开发”的PPP模式合作建设,项目股权回购将在项目试运营后5年内完成。
△5号线列车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PPP的核心是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相当于组建“公私合营”公司,建设、运营基础设施项目。天眼查平台显示,2016年,南京绿地地铁五号线项目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89.85%,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0%。
5号线的PPP模式是南京地铁建设的一次全新尝试。然而实践证明,南京地铁建设走PPP模式行不通。据知情人士透露,5号线途经南京主城区,拆迁、管线迁移、文物保护等问题突出,上海绿地集团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重重挑战。“后来发生了疫情,大型机械设备的租赁、作业人员的增加、防疫物资的投入等,使得5号线建设成本大大增加,上海绿地集团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该人士称,地铁建设虽是民生工程,但作为企业,上海绿地集团也不得不考虑到资本因素。诸多问题使得5号线建设进展缓慢。
继5号线之后开工的7号线、4号线二期、11号线一期等地铁项目,均没有再采用PPP模式。而在2022年左右,绿地控股开始逐步退出5号线项目,目前5号线已由南京地铁接手自建。据5号线项目参建人员介绍,目前5号线施工排除了各种障碍,正在全力推进中。
【一条难建的“文物线”】
沿途共有183处文物,多次被按下“暂停键”
南京是六朝古都,文物资源丰富。从地铁1号线到4号线,不止一次为文物保护让路。地铁5号线也不例外,多次因为文物保护按下“暂停键”。
5号线全长37.4公里,一线串起30座车站,该线南起吉印大道,北至方家营,沿途共有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旧址、渡江胜利纪念碑、天朝总圣库英王府遗址、和记洋行旧址等文物183处,其中不乏南京明城墙、朝天宫、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旧址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在南京地铁线路中,5号线是沿线文物点最多的一条线。关于文物保护方面的工作贯穿5号线规划、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
2015年11月10日,在5号线规划期间,国家文物局网站上挂出《关于南京地铁5号线选线规划设计方案的意见》,对南京地铁5号线选线规划设计方案表示“暂不同意”,要求对所报“选线规划设计方案”和“文物影响评估报告”进行补充和修改。随后,南京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了《南京地铁5号线对沿线文物本体影响评估报告》,努力保证地铁施工不影响文物安全。
2018年5月,在5号线开工两年多后,江苏省政府公布批复,原则同意南京地铁5号线穿越南京城墙等7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为保护文物,建设方制订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在众多施工方案中,针对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旧址的方案相对曲折。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意见,5号线制订了两条施工方案:一条是往更深处去穿过,另一条是绕离,避开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旧址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经过多方考量,最终选择了绕离。而修改后的施工方案,也已经获得了国家文物局的认同。
2021年7月,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网上发布了《南京市地铁五号线夫子庙站考古发掘普通用工服务招标公告》。项目内容为:“该项目经勘探,地块西侧紧邻南唐宫城及御道遗址区,且周边以往考古工作成果丰富,周边文物埋藏干扰破坏都较为严重,建康路及地铁5号线的建设施工,地块内部分区域已遭到严重破坏。建议发掘面积1500平方米,发掘预算费用超过200万元。”这次招标是为了保护附近文物。也就是说,地铁5号线建设再次因为文物而放缓脚步。
就在2023年5月,国家文物局关于明故宫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内南京地铁5号线光华门站6号出入口项目进行批复。按照批复意见,南京地铁还需补充说明南京地铁5号线光华门站6号出入口选址依据等,以确保文物安全。
从规划到建设,不停地为文物让路,也是5号线建设缓慢、开通时间延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条意外较多的“烧钱线”】
管线迁移难、施工场地小,5号线建设成本不断增加
5号线全部为地下线,在施工期间,打开路面的那一刻,难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尤其是位于南京主城区的车站和区间,由于年代久远,地下管线情况复杂,而相关图纸等资料缺失,使得有些问题无法提前预知。比如在五台山、云南路、上海路、山西路、中山北路等施工点位,部分路段的水管、电网等改线迁移工作难度较大。包括线网情况的摸底、改线迁移施工费用高、作业面狭小等。
△5号线五台山站施工点
据知情人士介绍,部分路段线网改线迁移的费用堪比车站建设费用,这些增加的成本投入从哪里来,施工还需要跟自来水管理部门、电网管理部门去沟通协商,耗时费力,客观上也拉长了工期。
除了打开地面的意外情况,由于地铁5号线半数以上的站点位于主城区域,也增加了施工难度。2023年6月底开始,5号线北段轨道施工正式启动。由于穿越主城区,为降低行车噪声,打造“更安静”的地铁,地铁5号线北段76%的线路设计为高等级特殊减振道床,施工工艺复杂,精度要求高,组织难度较大。与普通铺轨不同,减振道床施工的工序较为复杂,需分基底和上层道床两次施工,在道床混凝土浇筑前还需安装道床隔振器,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三次顶升调试,调整道床精度,最后才能行车。
【一条最让人期待的地铁线】
5号线南段(江宁段)计划今年年底不载客试运行
5号线贯穿江宁区、鼓楼区和秦淮区,换乘站多达14座,堪称南京地铁线网中的“换乘王”。待5号线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南京轨道交通骨干线网,为市民出行带来便利,也将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南京地铁在建线路中,5号线是最让人期待的一条线路。
△2023年8月底,5号线江宁段完成“冷热滑”试验
一直以来,南京地铁高度重视5号线建设进展。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走访发现,5号线各施工点都在紧锣密鼓地作业。目前,5号线江宁段的安装装修施工正在全面铺开,车站附属施工同步推进。北段铺轨施工的开启,让5号线全线施工呈现多点开花、全面推进的状态。
截至目前,南京地铁5号线30座车站均已开工并完成围护结构,其中27座车站完成主体结构。60条盾构隧道已全部始发,其中49条盾构隧道贯通。部分区段进入轨道铺设及车站安装施工阶段。其中,5号线江宁段已实现长轨通、环网通并完成冷热滑,正在进行车辆正线调试,计划2023年年底不载客试运行。
现代快报+记者 刘伟娟 文/摄 部分图片来源于南京地铁集团
(校对 许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