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长江文物展寻宝大热门!网红双系罐藏着1700年前还都故事


现代快报讯 一件青瓷罐,为什么占据一场特展 C 位的独立展柜?罐子底部为何刻着 " 当值还都 " 四个字?这是什么特殊暗号吗?

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 从秦淮河到扬子江——古代南京段长江文物特展 " 自 5 月 18 日开展以来,备受关注。其中,三国孙吴时期的青瓷网格纹双系罐,更是成为观众 " 寻宝 " 的热门打卡点。现代快报记者专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高,揭秘这件文物的 " 身世 " 之谜。



印证古老童谣,见证 1700 年前还都风波

它,肚子圆鼓鼓,有两只耳朵,颈部环绕着细腻的网格纹。

它是谁?年纪多大?假如文物会说话,那么这个青瓷罐可能会给你讲一个古老的童谣:"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青瓷罐底部刻划 " 当值还都 " 四字,字迹潦草。这四个字,刚好印证了一个古老童谣,也为准确判断墓葬的年代提供了线索。



上溯一下,孙权为什么会选择建业(今南京)作为都城呢?秦淮河的军事价值和战略地位,是他的重要考量。建业城总体规划井然有序,主次分明。秦淮河以北是宫殿、官署和苑囿区,秦淮河两岸及以南是居民区和市场。

《三国志 · 吴书 · 孙皓传》记载了孙吴末年一段迁都往事:" 甘露元年(265 年)九月,从西陵督步阐表徙武昌(今湖北鄂州)。御史大夫丁固、右将军诸葛靓镇建业。" 十一月,孙皓至武昌。

关于孙皓迁都的目的,《三国志 · 吴书 · 孙皓传》裴注引《汉晋春秋》:" 初望气者云‘荆州有王气破扬州而建业宫不利’,故皓徙武昌。" 孙皓以此为借口,迁都武昌,但此举损害了江东豪门大族的利益,遭到了江东大族势力的极力反对。

作为江东大族既得利益的代表,镇南大将军、荆州牧陆凯上疏:" 武昌土地,实危险而瘠确,非王者安国养兵之处,船泊则沈漂,陵居则峻危。且童谣曰:‘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 童谣之言,生于天心,乃以安居为比死,足明天意,知民所居也。"

在江东大族的强烈反对下,孙皓迁都武昌仅维持了一年零三个月,便于宝鼎元年(266 年)十二月还都建业。青瓷罐底铭文的刻划时间,显然是在 " 还都 " 前后,即公元 266 年左右,墓葬建造年代也应该差不多就在这段时间。



出土自南京窑岗村 30 号,属越窑窑系青瓷器

它从哪儿来?王志高介绍,它出土自南京窑岗村 30 号孙吴墓。这是一座典型的孙吴时期砖室墓,墓中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随葬品。

窑岗村 30 号,位于南京南郊的雨花台区,东北距中华门约 2 公里,东距雨花台约 1.5 公里。此处明代称为 " 聚宝山 ",《嘉庆江宁府志》称为 " 芙蓉山 ",原为南京工业搪瓷厂(南京锅厂)的旧址。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地方曾发现一件孙吴时期的 " 孝子送葬 " 褐釉陶堆塑罐。2008 年 8 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南京市博物馆联合雨花台区文化局在对窑岗村 30 号明代琉璃窑遗址抢救性发掘。

考古工作人员在发掘区的东部,清理了一座六朝早期砖室墓。此墓内虽没有出土有明确纪年的遗物,但其墓葬形制和出土的随葬器物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它是一座凸字形单室砖墓,与南京丁墙村天册元年(275 年)孙吴墓形制相似,为南京地区六朝时期最流行的一种墓葬形式。

这座墓里出土了一批青瓷器、陶器和铜器等随葬品。青瓷器制作精美,釉色润泽,属于浙江越窑窑系的青瓷器。罐、盘口壶、碗、盏,大多装饰着弦纹、网格纹,具有六朝早期的典型风格。



温馨提示:

" 从秦淮河到扬子江——古代南京段长江文物展 " 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博物总馆主办,南京市博物馆承办,南京博物院、镇江博物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协办,现代快报支持。

时间:5 月 18 日— 8 月 28 日

地点: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多功能展厅

现代快报+ 记者 胡玉梅 刘静妍/文 钱念秋/摄

(编辑 郭子煜)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