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小剧场里的大温情,民生巷11号的故事有了新续集


衣食,住所,关爱,陪伴,倾听,关注……老人们更需要什么?4月2日晚,话剧《民生巷11号——之二》作为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的开幕剧,率先在南京星空剧场上演。该剧关注当下现实、聚焦老龄化问题,为现场观众带来思索与震撼。


△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

一座老宅三户人家,演绎改造、养老等话题

话剧《民生巷11号——之二》由南京市话剧团、南京市艺术研究院创作演出,是他们合作创排于2014年的话剧《民生巷11号》之续集,是2021年度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022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投入剧目。


△话剧《民生巷11号——之二》

剧中,三个叫“国庆”的老人——马国庆、肖国庆、于国庆,从小一起生活在南京城南的一座民国老宅里。当政府对旧小区进行民生工程改造时,老宅要被重新修缮,三个“国庆”又聚在一起,为如何装修以及养老问题争论不休,产生了许多的冲突和笑料。


△演出现场

在体验世间百态的同时,三个“国庆”享受着过去的友情和欢乐,表达了他们对梦想的追索和对生活的热爱,哪怕这种追索与热爱或将因为生命极限的到来而中断也无所谓。

剧中人物几十年的记忆碎片,折射出了城市文化底蕴与风土人情,还有那些深入南京人骨髓的传统与习惯,让观众在感受喜怒哀乐、真情温度的同时,流露出对故土家园的深情留恋,引发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特别是对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及生命归属的聚焦关注。

老戏骨谈小剧场,是与观众的“双向奔赴”

话剧《民生巷11号——之二》中三位主角,即三位“国庆”的扮演者——肖明、马小宁、于东江,都是有着丰富舞台经验的国家一级演员。三位老戏骨的年龄贴合剧中角色,他们一同为观众共同呈现了一部生活气息浓郁的舞台作品。


△肖明

肖明同时还是该剧的编剧之一。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话剧《民生巷11号——之二》原来是一个台词有两万五千多字的大剧场剧目,为了小剧场呈现,将台词缩减到了一万三千多字,“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删减了一些章节和段落,更集中地反映三个老人的生存状态,以及子女之间的相互照顾。这恰恰是当今社会面对比较多的一个话题,会让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话题的集中,也更能彰显小剧场戏剧的特色 。”在肖明看来,小剧场演绎带来了观演关系的变化,允许创作者做更多的尝试,让演员也更愿意做一些演技上的细部刻画,“抬一下眉毛、低一下头、回个头,都有语汇,让观众在一瞬间捕捉到人物心灵深处的东西。”


△演出现场

1990年就转入南京市话剧团工作的肖明,三十多年来一直在从事小剧场戏剧的创作与演绎。谈及小剧场的先锋性与实验性,他认为这是创作者和观众的“双向奔赴”。“小剧场吸引我的地方,在于让我有冲动去做一些尝试,每排一部戏,都想做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呈现给观众。而观众也在‘逼’着我们往前走,希望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他们愿意看的剧、愿意思考的话题,甚至是各种形态的戏剧。”

现代快报+记者 李鸣/文 王曦/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