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是未来产业链的重要支撑,是强链补链的主力军。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加速落地," 专精特新 " 企业呈现出强劲发展韧性。南京聚焦 "2+2+2+X" 创新型产业体系,以培育自主品牌本土企业为目标,大力实施 " 千企升级 " 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主业、深耕行业、强化创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形成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 " 单打冠军 " 和 " 配套专家 ",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近日媒体记者走进这些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寻找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近年来,一批中小企业成为细分领域的 " 单打冠军 " 和 " 配套专家 "。它们深耕细分领域,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记者走进这些企业,看它们如何 " 固链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有效连接产业链的 " 断点 "、疏通 " 堵点 ",以自主创新抢占高端市场。
" 十百千万 " 梯次发展," 小巨人 " 队伍量质双提升
近年来," 专精特新 " 小巨人竞相涌现,数量和质量实现双提升,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 106 家、省级 285 家。
这些企业一般位于产业链关键环节,围绕重点产业链实现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发挥 " 补短板 "" 锻长板 "" 填空白 " 等重要作用。比如,2021 年出台的《南京市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 到 2025 年,构建起‘十百千万’梯次发展的专精特新企业群体 ",提出了 " 量 " 的目标,在 " 质 " 的提升上,也为中小企业明确了 " 路线图 "。《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技术攻关,突破一批 " 卡脖子 " 关键技术。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联合各类创新主体开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攻关。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项目研发计划,每年遴选一批纳入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项目库。
下一步,南京将加快完善全市优质中小企业梯队培育工作体系,支持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 现场 + 工厂 " 制造化工神器,全球市场占有率连续四年排名第一
丙烯在工业上可用于生产多种重要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及多种精细化学品等,广泛用于建筑、医药、日用品、化妆品等民生市场,副产品氢气既是化工原料也是重要的能源载体。能生产出丙烯及氢气的丙烷脱氢装置也就理所当然成为化工装备 " 神器 "。
但这个 " 神器 " 制造起来却有诸多难点,在 2014 年以前,国内丙烷脱氢项目反应器都还主要依赖进口。2014 年,中建五洲率先在河北海伟 50 万吨 / 年丙烷脱氢项目上,实现美国 LUMMUS 工艺反应器制造完全国产化。通过设备制造国产化,带动耐火材料等特殊材料的国产替代,并在反应器、分离塔所有材料及制造工艺实现国产化的同时进行创新。独创 " 法兰面堆焊 " 焊接工艺,有效解决堆焊过程中容易开裂的难题,并优化了焊材,将焊接一次合格率提高到了 100%。
△中建五洲工程装备的工人正在焊接丙烷脱氢核心装置。官方摄影供图
" 丙烷脱氢核心设备单台重量上千吨甚至几千吨,直径十几米、高上百米。" 程江江介绍,大块头给运输带来了难题。为解决运输问题,中建五洲率先在河北海伟项目上实现了大规模现场制造,首创中建特色的大型化工设备 " 现场 + 工厂 " 的制造模式。将多年来在拼装建造、柔性制造等方面的成熟经验,运用到设备现场制造中,采用可移动可周转的标准化厂房,降低高额固定资产的投入,并创新采用特大型设备现场分段制造、立式热处理、立式运输、百米高空组对等多项新技术,有效保障了现场制造的质量和进度。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又一个订单。其中,青岛金能 90 万吨 / 年丙烷脱氢项目是至今全球首套、单台最重、产能最大的丙烷脱氢核心装置,实现了 3000 吨级大型设备现场制作。该项目引发了品牌效应,彻底打响了中建五洲的知名度,自 2018 年开始陆续承制了近 20 个丙烷脱氢项目。
记者了解到,中建五洲打破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大型丙烷脱氢核心装置制造项目的空白,全球市场占有率连续四年排名第一,2020 年荣获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称号。2018 年至 2021 年市场占有率从 37.5%、38.98%、48.1% 提升至 59.8%。2022 上半年对数据进行分析,全球共计生产反应器 118 台,其中中建五洲制造 72 台,市场占有率达到了 61%。
长达 15 年的技术攻关,镍系钢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中国每年要进口大量天然气,只有在 -162 ℃环境下将其从气态冷却为液体天然气,才能乘坐专门的货轮漂洋过海来到国内。
但在 -162 ℃极限低温下,普通钢材脆得像饼干一样,一碰就碎了,根本没法装液化天然气,只有用九镍钢打造的储罐才行。但这种高端特种钢材原来只能进口。10 年前,进口一吨九镍钢,需要花费普通钢板 20 多倍的价钱。
为攻克这项 " 卡脖子 " 技术,南京钢铁集团的 " 钢铁侠 " 们开始了长达 15 年持续不断的技术攻关。经过艰辛探索,南钢先后攻克多项九镍钢产业化难题,产品质量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顺利实现了替代进口,成为国家 " 工业强基工程 " 项目。2021 年,南钢镍系钢销量突破 4 万多吨,已累计供货突破 15 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南钢金润智能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 "JIT+C2M" 智能工厂项目产品展示。官方摄影供图
南钢还打造世界首个专业加工高等级耐磨钢及高强钢配件的智能工厂——金润智能制造厂,该厂综合管理室主任李小亮介绍,按照客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南钢推动传统钢铁生产模式向 " 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 转型,实现由产业链两端向跨行业发展延伸,打造钢铁上下游产业链协同生态。与传统工厂相比,改变 " 钢厂订货→贸易商→加工厂→贸易商→主机厂→用户 " 的长流程供应链过程,由制造端直接触达终端用户,产品供应周期缩短 2/3, 人员劳动效率提高 10 倍,加工成本降低 20%。" 传统供应链的话,供货周期大概 45 天到 60 天,现在能缩短到 15 天到 30 天。我们效率最高的一笔订单,从客户提需求,到我们帮他们设计、再到生产完成,只用了 7 天。" 李小亮说。记者了解到,南钢也因此荣获 11 项专利和 2 件软件著作权。
南钢副总裁谯明亮介绍,聚焦于客户的需求,聚焦于行业的先进性,南钢嫁接全球的研发力量来开发产品,并在装备的先进化、数字化、自动化方面进行升级改造,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益。
记者了解到,南钢的研发投入占比一直保持 3% 以上,建立了国际级、国家级等高端研发平台 37 个,拥有钢铁材料研究院、数字应用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院等研发院所。与全球 12 个国家、82 个科研院所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系列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极大提升了南钢竞争力。
瞄准 " 卡脖子 ",在 " 小世界 " 里撬动大市场
△南京中电熊猫晶体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企业供图
5G 传输不掉帧、手机信号稳定不死机、IP 摄像头信号传输通畅 …… 生活中,各类电子产品能够稳定运行,都离不开配套的石英晶体元器件。在走访生产石英晶体元器件的南京中电熊猫晶体科技有限公司后,记者惊讶地发现,在这毫米级的 " 小世界 " 里竟也能翻出大花样。
熊猫晶体公司成立于 1993 年,最初主要生产谐振器产品,2000 年开始涉足 SMD 振荡器产品领域,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振荡器产品尺寸越来越小,最小已达到 1.2x1.0 毫米的标准,并还在不断 " 求小 ",对设计水平、制造工艺、产品精度等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产品功能不断丰富。
目前,国外在各个领域频频针对华为 " 卡脖子 ",作为基础元器件的 5G 通信设备用宽温高精度温补振荡器便是其中一项。
南京中电熊猫晶体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志祥介绍,全球四大通信设备厂商华为、爱立信、诺基亚、中兴,宏基站天线模块和小基站设备上都需要使用这个系列的温补振荡器,目前这个系列产品主要由国外少数几家晶体制造厂商提供。
" 元器件行业是制造业的根本,对进口形成依赖将严重制约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而随着国家 5G 新基建的发展,5G 通信设备用宽温高精度温补振荡器的市场需求空间巨大。" 高志祥告诉记者,熊猫晶体几年前瞄准了这一项目,并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最终成功开发出这个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现代快报 + 记者 徐苏宁
(编辑 张宇)
- 南京
- 2022-09-08 14:12:50
- 南京
- 2022-09-08 14:11:59
- 南京
- 2022-09-08 12:23:01
- 南京
- 2022-09-08 12: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