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杨晓冬)“明明买的是春装,结果夏天都要来了衣服还没到。”“店家偷偷修改发货日期,迟迟收不到货。”近日,有关电商超长预售的话题引发了大量讨论,从预售7天到14天,再到45天,越拖越长的预售时间让消费者叫苦不迭。江苏消保委表示,超长预售表面上商家履行了告知,但实际上商家利用经营优势地位,将产品备货的库存成本、时间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属于实质的不公平经营行为。
△4月15日购买,5月23日才发货
“网购+预售”成商家新标配?
“最近春暖花开,气温回升,本来想买点漂亮衣服出去踏春游玩,结果一看喜欢的裙子都是预售,明明才4月中旬,店铺却要等到5月30日才能发货,想想还是放弃了。”90后女孩刘佳告诉记者,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网购和预售好像成了标配,这类的网购情况她遇见了好几次,预售时间少则一个星期,多则一个月,再这样下去,她都要戒了网购了。
“我现在只买标注是现货的衣服了。”南京姑娘琪琪告诉记者,在经历几次超长预售后,已经将“预售”两字从网购生涯拉黑。
“我2月16日在电商平台下单了一件春款背带裤,当时的展示页面上并没有预售的字样,可没想过了2天我想看一下物流到哪了的时候,却发现页面显示‘预售,最晚4月1日发货’。谁能想到,下单之后才显示预售字样,也怪我不仔细,没有注意观察。”琪琪说,南京的春天本来就很短暂,如果要等一个月才收到货,穿不了几次就得压箱底,就只能退货了。
记者发现,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发展,不少线上店铺都开启了超长预售的模式,从预售七天到动辄一个月,越拖越长的预售时间让消费者叫苦不迭。在某社交平台上,#讨厌预售#的话题已经有超过1000万浏览量,网友们对超长预售吐槽连连。“拒绝苦等,预售快滚开!”“一直不发货,没现货就不要上架好嘛?”“衣服预售两个月,真是无语了。”
此外,记者还发现目前网上销售的商品对于预售的标注不一。有些商家在商品标题中清晰标注,有些则是在产品说明中附上一行小字,有些在加入购物车时备注发货时间,而最难以让消费者接受的则是在付款后才显示发货日期,甚至将发货时间一改再改。
困扰消费者的“超长预售”合理嘛?
记者了解到,像刘佳、琪琪这类受超长预售困扰的消费者有很多。据江苏消保委近日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各大网购平台均存在预售行为,预售时间为8天~45天不等。同时,记者还发现除了服装品牌外,文具、洗护纸品等商品也出现了“预售”这一选项。
△电商平台上,某店铺直播多款商品均为预售
为什么这么多商家会选择预售?据业内人士透露,随着电商平台以及直播带货的兴起,商家需要依靠快速上新、以更多款式来吸引消费者,但不会盲目备货。所以多数会采取“部分现货+预售”的形式,来规避库存积压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不少商家表示,哪怕深知预售会引发消费者的不满、会带来退货率增加、转化率降低的问题,但如果将其与真金白银的损失相比,这些显然不算什么。
“商家希望实现成本风险最小化,可以理解,但不能跟消费者玩套路,不能透支品质和服务,更不能凌驾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之上。”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特约高级研究员陆泽倩在接受采访媒体时曾表示,商品可以预售,但商家应合理安排生产,履行告知义务,严格按照约定时间发货。
江苏省消保委认为,超长预售表面上商家履行了告知,并无不妥。但实际上商家利用经营优势地位,将产品备货的库存成本、时间成本完全转嫁给消费者,属于实质的不公平经营行为;另外在合同形式上,商家又利用强制预售,限定发货时间方式,减轻了自身责任,属于不平等格式条款,侵犯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省消保委呼吁坚决制止这种不健康营销模式。
- 南京
- 2022-04-15 19:59:44
- 南京
- 2022-04-15 19:59:04
- 南京
- 2022-04-15 19:43:09
- 南京
- 2022-04-15 19: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