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一代建筑大师童寯的住宅修缮后将对外开放,西北侧新建童寯纪念馆

现代快报讯(记者 赵丹丹 杨晓冬)南京文昌巷52号,是一代建筑大师童寯的住宅,这座老宅是童寯先生于1947年自行设计建造的砖木二层建筑,迄今已经有75年的历史。4月12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童寯住宅建筑修缮及童寯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批前公示。据悉,童寯住宅在完成建筑修缮后将对公众开放展示。同时,西北侧新建童寯纪念馆,建成后将用作近现代建筑文化研究、展示平台。

△童寯住宅

童寯住宅修缮后将对公众开放

童寯与杨廷宝、梁思成、刘敦桢并称中国“建筑四杰”,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和画家。他早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留学,回国后设计了原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大楼、上海大戏院、首都饭店等重要的建筑。在建筑创作、建筑理论以及建筑教育等方面为我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国近现代建筑的一代宗师。

△项目区位图

童寯住宅位于秦淮区五老村街道,西至红花地,北至文昌巷,东、南至现状住宅小区,占地面积约0.04 公顷,地上总建筑面积 133 平方米,规划用途为二类住宅用地,是童寯先生于1947 年自行设计建造的砖木二层住宅。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据了解,童寯住宅整体系砖木结构建筑,主楼为英国别墅风格的两层楼房,采用毛石墙基座、红砖清水外墙,斜屋顶上覆以红色平瓦,朝南为大面积白色玻璃窗,自然采光充分。北侧设有门房,房屋四周为庭院,院内植有各类花草树木。

4月12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文昌巷52号,大隐于市的这座住宅,老式的清水墙建筑,四四方方。庭院内各种花草树木生长旺盛,透出墙来,春意盎然。从红花地小区进入,在《童寯住宅建筑修缮及童寯纪念馆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批前公示》背后,记者看到了一片竹林和童寯住宅的西侧围墙,据总平面示意图显示,这片竹林未来将建为童寯纪念馆。

△内部已经在保护修缮

随后,记者来到住宅东侧,登上居民楼平台,可以清晰地看到住宅的北立面,斜屋顶上覆以红色平瓦,朝东有几扇玻璃窗。目前该住宅四周全被围档起来,内部已有一些沙石、施工工具等。据悉,修缮工作已经开始。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童明是童寯的孙子,这座小院承载了他儿时的很多回忆。童寯去世的时候,童明才十几岁。“祖父去世前的那些年是他最忙的几年,他一直笔耕不辍,写文章、做研究,两三年时间就发表了十几篇文章,还在之前累积的基础上完成了多本书的写作。”童明印象中,那几年家里大部分时间都很安静,因为祖父总是喜欢呆在书房里忙碌着,偶尔有朋友来看望他,家里才热闹起来。童寯晚年在病榻上,还在用英文书写最后一部著作《东南园墅》,向世界介绍中国古典园林之美。

据悉,这次老宅的修缮按照省级重点文物的要求和标准进行整体保护和修缮,以历史原貌展示南京近代民国时期建筑风格,更新后对社会公众开放展示。“自祖父去世后,他的卧室就一直保持原样,我们没有动过。住宅对外开放后,市民也可以看到卧室的原貌,近距离了解童寯的一生。”童明说。

西北侧新建童寯纪念馆,做展览、小型活动、研究中心

按照规划,童寯住宅西北侧拟新建童寯纪念馆,占地面积约 0.03 公顷,地上总建筑面积 281.2平方米,其中:一层建筑面积为177.7平方米、二层建筑面积为103.5 平方米,容积率≤0.82,建筑密度≤52%,规划用途为文化设施用地,新建建筑控制高度≤7米,建成后用作近现代建筑文化研究、展示平台使用。

△设计效果图

从公示的设计效果图来看,纪念馆整体为清水外墙,屋顶设计得很别致,由不规则的屋脊构成,整体呈斜坡折叠式,和童寯住宅屋顶一样,为红色。

△总平面示意图

纪念馆正是由童明操刀设计的。童明介绍,纪念馆的设计理念主要是和童寯住宅的历史建筑风格相协调,由于该处场地空间有限,给施工也造成了一定的挑战。现有场地中变电箱将通过与加建建筑融合设计的遮罩进行隐藏,使用和立面材料相同的竖向格栅进行装饰。未来这里将展示童寯的一些珍贵手稿等藏品,同时做一些展览和小型文化活动。“还计划成立一个小型研究中心,对童寯本人的学术内容、近现代建筑文化等进行研究。”童明说,其实十几年来,他和家人一直有将童寯住宅修缮开放和建设纪念馆的想法,使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他也非常期待。

据建设方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人员介绍,童寯纪念馆公示后,将进行考古,之后将会施工,力争今年内建成。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