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留住美丽乡愁!南京市人大代表建议创新完善乡土文化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宁人宣 记者 徐红艳)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文化振兴则是乡村振兴的“魂”。乡土文化建设,人才是关键。今年南京市两会期间,南京市人大代表、江宁文化馆馆长邵素芳建议,加大乡村群众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和完善文化人才选聘、激励和保障机制,留住独特乡土文化、留住美丽乡愁,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切实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邵素芳

“从调研情况来看,乡村文化人才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邵素芳告诉记者,主要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地区偏远的乡村条件艰苦,工资待遇低,各方面的保障与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人才流失。其次在培育人才方面,农村地区在教学资源、数字资源等方面仍有欠缺,对于培养专业性强的文化人才“心有余而力不足”,基层的文化专员不专职的现象仍然存在。同时,由于基层文化人才的缺乏,群众文化普及的项目比较单一,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也大打折扣。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格局基本形成,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需要。”

“加强乡村文化人才培养的力度可以从建立学习交流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探索培训机制等方面下功夫。”邵素芳告诉记者,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人才下乡、新乡贤回乡、文化专员培训、文化建设学习交流等多种方式培养文化人才,保证各个村基层文化的各个岗位上都有专门负责的管理人员。二是加大投入力度,规范投入机制。要建立完善政府、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人才工作的资金投入,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给予贫困地区一定的倾斜与扶持,提升乡村文化人才待遇水平,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潜能。三是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创新激励机制。通过评选、表彰等形式推动乡村文化人才的成长,进一步完善乡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和宣传、奖励办法,激励文化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四是探索乡村文化人才教育培训新机制,不断提高人才能力素质。多方法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指导,培训民间文艺团体和文艺爱好者,不断壮大农村文化骨干队伍。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