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从警27年的“熊猫眼”民警顾洪兴,誓要当好案子的“门诊大夫”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吴宇星 记者 季雨)黑眼圈,大眼袋,说话慢条斯理,笑起来很和蔼,沉默时自带一丝威严,这就是 53 岁的民警顾洪兴,现任江苏省张家港市公安局法制大队教导员。从派出所、巡特警大队再到法制大队,27 年从警生涯,他有年轻时激情燃烧的一线拼杀,也有最近 16 年在法制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幕后奉献。不管做什么,他始终告诫自己:" 要对得起这身警服,要懂得敬畏法律。"



△ 顾洪兴

被称作 " 门诊大夫 ",可不容易当好

从小想当警察的顾洪兴,1989 年高考后有点失落,他没考上心仪的江苏公安专科学校(现江苏警官学院前身),进了沙洲工学院学机械,1992 年毕业后到企业工作。

不过,他从未放弃梦想。1995 年,通过社会招警,顾洪兴顺利进入张家港警队,先后在南沙派出所、城西派出所、巡特警大队工作,接处警,执法办案,巡逻抓捕,救助群众 …… 他干得有板有眼,十分起劲。2006 年 4 月,一个电话改变了他的从警轨迹,他来到相对陌生的法制大队。



" 法制工作可不简单。要给案件定性把关,审查证据,确立侦查取证方向,稍有不慎,就要走弯路,搞不好前功尽弃,所以每次表态都要慎重、准确。" 顾洪兴感慨地说。不仅如此,作为法制民警,还要有一双 " 慧眼 ",能从厚厚的卷宗中察觉出异样,杜绝 " 夹带私货 ",防止 " 人情案 "。" 人家都说,我们法制民警就是‘质检员’,是‘门诊大夫’,要善于找病灶。说实话,这个‘门诊大夫’真不好当。"



前些年,顾洪兴办理张家港第一例网上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对于互联网非常陌生的他,听案情介绍时一头雾水。" 没搞懂怎么回事,网络用语看不懂,当时关于网络犯罪的司法解释非常少,哪些人构成犯罪,怎么区分处理,不太懂。" 顾洪兴便拼命学习,才把这个案件拿下。

包括张家港警方办理的第一起网络赌博案、第一例网络贩枪案、第一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等,顾洪兴首次遇到,都是摸索着前行。

法律要讲证据,办案要讲效果

不能有一起冤假错案,是法制民警的基本追求。顾洪兴和同事们积极回应民警执法关切,紧扣执法办案常用、民警感到棘手、容易产生问题的执法活动,编制警务工作流程,优化执法指引手册。



有了制度保障,还要看具体执行。法律是讲证据的,办案是讲效果的。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这是警察常说的几句话。可是,这些话对顾洪兴等法制民警来说,有着非常复杂的情感抉择。

几年前,张家港发生过一起盗窃案。一家工厂搬迁,大门口的两棵铁树没有当场移走,一名村民以为工厂不要了,趁人不注意搬回了家。后来厂里报警,这名村民被抓。顾洪兴对着该案笔录审视良久,最终作出罚款决定,并进行批评教育。" 像这种情况,村民主观恶意性小,不采用刑事强制措施也没什么社会危害,但毕竟犯了法,应予惩戒,依法从轻从宽处理,给了当事人一个机会。" 顾洪兴说,这类案件办理要特别注意社会效果," 一个人被拘留,在老百姓看来就等于‘坐牢’,心底会给他刻上印记,所以我们特别谨慎。"

不怒自威的法制民警,动不动就留人背法条

作为法制大队的教导员,顾洪兴负责抓队伍,首先要为 44 名民警、22 名辅警的执法安全负责。" 抓队伍就是抓执法,就是维护法制。队伍出问题,执法肯定出问题。" 他在工作中一再叮嘱:" 我们法制这里要是开条小缝,后面还不知道会漏过多大的风呢!"



沉静下来的顾洪兴不怒自威,很多民警拿着案卷笔录,有时不愿给他看。" 他们知道我比较严,不过关的案卷材料,到我这儿动不动就要被我留下来罚背法条,有时候一背就是一两个小时。" 顾洪兴说。

在顾洪兴内心,更看重的是张家港市公安局获得的一块块奖牌,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 六连冠 "、三次获评 " 全国优秀公安局 "、全省执法质量考评 24 年 " 连优 "…… 这些比什么都重要。" 我跟大队民警们说,咱们张家港公安这么多荣誉摆在那里,都是一代代人拼出来的,谁也不能砸了这块招牌。 "

让顾洪兴自豪的是,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对张家港市公安局 2015 年以来的 1316 起 " 四类案件 " 逐一进行 " 一案三查 ",对近 3 年来的 13.5 万起警情和 5.8 万起案件全量筛查,发现问题 33 起,仅占万分一点七,全局没有一名民警辅警因执法问题受到纪律处分。这在全国也是相当罕见的。

(通讯员供图)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