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2049年,等你来取信!“书信为证强国有我”全国寄语封存仪式在南京举行

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随着文物馆藏工作人员将一封封写给未来的信放入用来保护文物的囊匣,信里的个人宏愿将随着时光成为家国档案的一部分。2021年12月31日下午,“丹心寄未来——书信为证 强国有我”全国寄语封存仪式在南京举行。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历时三个月的全国征集吸引了数千万网友关注阅读,留言踊跃,更收到近万封手写书信。这些宝贵的寄语以数字光盘和实体书信的形式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正式封存。


书信为证,许下奋斗圆梦的承诺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中共南京市委网信办联合发起,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江苏新闻广播、荔枝、我苏、南京发布工作室共同承办,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提供支持。在两个“百年”交汇的时候,给未来的中国和自己写一封信,既表达对国家繁荣强盛的期待和信心,更留下奋斗圆梦的承诺。

“希望我和我的科研团队,借助于紫金山实验室的科研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国家继续推进科技创新,驱动社会高速发展尽自己的力量。”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尤肖虎研究团队博士生导师、副教授,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课题组负责人朱敏留下对未来的期许。

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G2101项目主管薛聪博士和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阿尔伯特•维达尔奖”获得者、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教师宋彪各自在现场分享心路历程。他们“科研报国”“技能报国”的誓言既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强盛的期待和信心,更留下奋斗圆梦的承诺。

封存的信件统一贴上了“美丽中国”邮票第一组全套六枚之一的盘锦红海滩邮票,并在封存当天加盖了南京邮政日戳和本次活动的专属纪念戳。

全国征集,寄语有数量也有分量



这些信件要如何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抵向未来呢?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副馆长方国中说:“这些信件是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写的心声,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把这一份信寄到2049年,跨越了两个百年,有非常特殊的时代意义,所以我们纪念馆也会以保护文物的方式将这些信件永远保存下去。” 

与此同时,本次活动积极开展线下征集。不仅将寄语征集环节巧妙植入江苏省暨南京市新婚夫妇向革命烈士献花仪式、升旗仪式、大学生开学典礼等活动中,还在南大、河海大学、南师大等驻宁高校,南京图书馆、金陵图书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等公共场馆,市民广场等,都设置流动心愿箱。

“未来,我坚信越来越多的高端智能装备会用上超声电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我要坚持下去,实现超声电机的中国梦!”这是80后的中科院院士赵淳生的寄语。

中国船舶702所副所长、“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表示:“我们将以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坚持’为行动纲领,继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科技强国,做出无愧强国使命、不负伟大梦想的新成绩。”

“我们可以相信,在每一个看似普通的选择面前保持不放弃,我们终究也都能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一部分。”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坚信,每个奋斗者都能够享受自己奋斗得来的收获。 (主办方供图)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