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快快评 | 影视剧“超前点评”,平台装傻充愣无异于“饮鸩止渴” 



近日,有两部影视剧接连出现了“超前点评”的荒诞现象:影视剧还未播出,就有大量评论或评分出现。
 
其中一部剧因故延迟开播,却在原定开播时间出现了大量打分;另一部剧开播两集,女主尚未登场,却已经有了质疑女主演技的评论。记者卧底相关群发现,一条1元钱甚至几角钱的价格,就可以让水军“趋之若鹜”地接单。
 
“超前点评”接连翻车,“未卜先知”般的荒诞。既让评分失去判断价值,也让点评失去参考意义。虚假的差评,毁掉的是主创的心血、演员的努力;虚伪的好评,抹杀的是平台的公信力。
 
虚伪的好评救不了烂剧,虚假的差评更毁不了经典,作品不该被评分所裹挟。电视剧的主创、出品方或竞争方,与其烧钱让水军在评论上“做手脚”,不如在自身内容上下功夫。
 
水军控评是一种病态现象,“侮辱”的是大众的智商。我们必须指出的是,这一次的“超前点评”唯恐并非个案,“评论注水”现象在外卖、电商、社交网络等平台同样普遍存在。
 
近年来,网信办也出台多项规定,对网络“水军”的刷帖控评行为也都有较为细化的规制,但控评仍然时有发生。原因之一,是控评黑产的隐蔽性、随机性、取证难。
 
相关平台在收获了流量后,却对控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傻充愣,无异于“饮鸩止渴”,势必自食其果。利用大数据自纠,设置科学的筛查机制、防御机制、举报机制,过滤潜在的漏洞,才是正解。
 
同时,监管不妨出来走几步,对这类扰乱市场秩序等现象“露头就打”,才能将黑产账号“赶尽杀绝”。
 
现代快报+评论员 灵灵幺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