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快快评 | 未成年人身体隐私泄露,小红书不能等举报了才堵漏洞



近日,网络平台“小红书”APP被央视曝光推送未成年人身体隐私短视频,在引发社会关注后,“小红书”对报道提及审核漏放情况致歉。
 
我们注意到,“小红书”在官网上表示用户已经超过3亿人,其宣传语是:标记我的生活。这样的泛定位用于“招揽”用户的确容易更有共鸣感,而用户年龄及用户内容指向是较模糊的。法律学者解读表示,按照“小红书”公示的用户协议,意味着平台对未成年人发布内容,默认为有监护人监护,一经发布就意味着监护人同意,而“小红书”在注册实名认证并未做到位,导致平台可以将责任推卸给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注册管得松,内容审不严,一旦出了问题还可以拿出协议,申明这是经过监护人允许的。对留言文字、封面图片、视频关键字等明显信息全部“漏放”,真不知道“小红书”的算法制度是太落后还是太精明。毕竟这一波“漏放”误操作,最大的收益人还是平台本身,漏没了底线却收割了用户和流量。
 
网络非法外之地,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也已写进法律。国家今年6月1日开始实施新修订的《未成年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一章,其中第一条就明确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网络平台有责任和义务保护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小红书等UGC平台应该依法办网,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要求,让低俗、负面、有害的违规信息没有生存空间,而不是只能等有人举报再来堵漏洞。流量固然诱人,但只片面追寻商业利益的平台无疑是杀鸡取卵,不能长久发展。
 
另外,家长为孩子安全上网护航,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未成年的监护人,家长应帮助引导未成年人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对于未成年人上网场所、上网工具、上网时间等情况,家长有了解并干涉的权利。“小红书”此次审核漏洞被曝光的导火索,也是起源于一位小学生家长对未成年人生活短视频泄露隐私的担忧,从而引发记者采访报道。这也为更多家长敲响警钟,要关注未成年人的上网安全。
 
未成年人涉世未深,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关心爱护。当我们看到有损未成年利益的视频或内容,举报只是常规操作模式。举报之外,对于保障未成年人的上网安全,还有更多细化工作要做,只有从上到下各方面落实到位,才能防患于未然。
 
现代快报+评论员 荼白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