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遥 文/摄)南京市鼓楼区有一对邻居,因开门互相干扰的小纠纷,闹得对簿公堂。法官、街道工作人员怎么劝都劝不好,硬是要死磕到底。最后,法院判决两家都把家门改成内开门,问题得以解决。11月19日,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审理相邻关系纠纷案件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上述案例就是其中之一。
黄某与杨某是邻居,他们住在一个老旧小区,老楼栋的设计,让这相邻的两家呈L型布局。两家相处多年相安无事,可到了2020年11月22日,杨某突然把原来内开的家门换成了一扇外开的防盗门。黄某不乐意了,他觉得杨某换家门给他造成了影响,因为一旦他把门打开,就会导致自己的家门无法打开90度。双方为此闹得不可开交,来到鼓楼法院打官司。
黄某要求杨某将防盗门改造,并以租金的形式赔偿损失。杨某则认为是黄某倒打一耙,自己的门也受对方影响,于是也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
承办法官到现场查看,发现杨某家门关闭的情况下,黄某的门是没办法打开到90度,但影响十分有限,离90度仅有5厘米距离。法官本着邻里间应互谅互让的原则,联合街道工作人员上门调解,可这两家不听劝说,甚至还发生了肢体冲突。
多次调解未果后,鼓楼法院做出判决,两家都将自己的家门改成内开门,要求的赔偿被驳回。判决后,黄某和杨某均表示上诉。最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了原判。
承办法官称,这是一起很小的案件,邻里之间如果本着包容理解的心态,完全可以协商解决矛盾。可该案双方各不相让,诉讼令他们支付了费用,还付出了大量的精力,结果只能换来“两败俱伤”。
民一庭分管副院长徐华在发布会上介绍, 近三年,该院审理相邻关系纠纷案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案件审理中还发现了一些其他特点,一是相邻纠纷案件类型呈多样化,包括房屋漏水、噪音污染、非法搭建、非法占有等各类相邻纠纷;二是类似纠纷多发生于老旧小区内,建筑物设施老化,配套设施不足,物业管理不到位,使得邻里摩擦增多。三是案件诉讼标的额小,但涉及多方利益主体,矛盾尖锐,处理难度大。针对相邻纠纷案件,鼓楼法院多措并举促进案结事了,通过人民调解员的诉前调解,化解纠纷,钝化矛盾;注重现场勘查和法律释明工作,促进相邻矛盾有效化解;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精准判决定纷止争。
下一步,鼓楼法院将继续发挥诉源治理一线优势,准确把握相邻关系案件新变化、市民新需求,采用刚柔并济司法举措息诉止纷,实现法院工作与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精准对接、有效联动,为构建本辖区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 南京
- 2021-11-19 14:39:27
- 南京
- 2021-11-19 14:28:16
- 南京
- 2021-11-19 13:25:00
- 南京
- 2021-11-19 1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