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程守勤 记者 梅书华)不久前,李奶奶(化姓)的后背出现水疱且疼痛难忍,被确诊为一种少见皮肤病。后来,她的水疱又长了起来,这是复发还是新情况?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科主任王飞教授及住院医师胡雅坤与团队成员反复研讨,发现是另一种少见皮肤病发作。两次就诊,李奶奶都获得了精准治疗。据悉,这一经典病例还被发表在了影响因子达39.8的顶级期刊《英国医学杂志》上。
住院医师胡雅坤介绍,李奶奶第一次到中大医院皮肤科就诊时,躯干四肢出现多发的红斑水疱,部分破溃,露出鲜红糜烂创面。在此之前的约2个月时间,老人背部先是出现散在红斑,偶觉瘙痒,起初并没太在意,只是自行涂抹家中的止痒药膏,直到红斑越来越多,瘙痒越来越剧烈,逐渐出现了水疱,才寻求医生的帮助。当地医院认为这是“皮肤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结果无效。不堪其扰的李奶奶遂来到中大医院皮肤科就诊。收入病房后,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病理活检提示表皮下水疱,最终确诊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经过系统治疗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于2个多月前康复出院。
后来,李奶奶又一次来到中大医院皮肤科就诊,这次的情况是老人左背皮肤出现红斑水疱伴有疼痛。“难道患者原有的大疱性类天疱疮皮肤病控制不佳导致病情复发了?” 为明确诊断,王飞教授团队详细询问了老人的近况。患者出院后严格遵医嘱,激素逐渐减量,全身其他部位未见新发皮疹。“此次患者皮疹起初为簇状小水疱,随时间推移逐渐融合成大疱,且皮疹限于左侧胸背部,呈带状分布,未过中线。虽然乍看都是大疱,但此次大疱松弛不似上次紧绷。”王飞告诉记者,团队成员反复研讨,结合病史和临床特点,患者最终诊断为大疱型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很常见,但表现为大疱型的带状疱疹罕见,大疱性类天疱疮则是另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而这两种情况相继发生在同一个患者身上确实很少见。”王飞告诉记者,这两种疾病相继发生,的确容易“混淆视听”,如果不能明确诊断,将直接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效果。
10月28日,这一经典病例在线发表在影响因子达39.8的顶级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英国医学杂志》)上。该院科研专硕二年级学生、住院医师胡雅坤为该文第一作者,主任医师王飞为通讯作者。据悉,此次发表是王飞教授团队临床诊疗成果第三次登上国际顶级期刊,此前还有两项临床研究成果入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刊物。
- 南京
- 2021-11-02 16:05:27
- 南京
- 2021-11-02 15:22:33
- 南京
- 2021-11-02 14:43:42
- 南京
- 2021-11-02 14: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