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二史馆粉丝查档找到家人信息,还想继续寻亲

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5月14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民国大校场”推出一封粉丝的来信。这名粉丝名叫潘叶挺,今年46岁。身在广州的他,通过远程查档,查到了奶奶和舅公的信息,一圆夙愿。现在,他还有一个心愿,就是继续寻亲,找到奶奶的娘家人。

溯源:四年前收到“一份贵重的礼物”

潘叶挺在信中追溯,他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下称“二史馆”)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16年。他得知,位于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专门收藏民国时期档案的国家级档案馆。

他拨通了二史馆的查档电话,申请查阅爷爷潘明光和奶奶余文玉的档案。办理查档手续后不到半个小时,便收到工作人员的回电。在提出查档申请的第二天,他就收到了来自二史馆的邮件,一份档案复印件。



△ 潘叶挺爷爷的档案

“看着档案上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我百感交集。对于一个跋涉在寻亲路上的人来说,这是一份何等贵重的礼物啊!”潘叶挺感慨。



△ 潘叶挺奶奶的遗像

他的爷爷潘明光,出生在江西寻乌的一个注重教育的普通家庭。“档案证实,他毕业于复旦大学,而不是传闻中的大夏大学和大陆大学,这终于澄清了我多年的疑惑。”潘叶挺说,复旦大学毕业后,爷爷东渡日本,求学于早稻田大学。上世纪30年代,爷爷曾在国民政府实业部任职。

圆梦:通过查档,确定了舅公的名字

奶奶余文玉,出身重庆菜园坝附近的大户人家。大学毕业后,奶奶在国民政府实业部会计室任职。

二史馆档案中的“余文玉”,毕业于大陆大学。这与潘叶挺掌握的信息不符,他的伯父生前说过,爷爷与奶奶是复旦大学的同窗,两人在上海相识并相恋。“因为没有更多信息佐证,无法确认档案中的余文玉是不是我的奶奶。1941年,奶奶去世时,父亲只有三岁,对她的记忆很模糊。1950年,爷爷去世。之后,家里与奶奶的娘家再无联系。”

经过回乡打听,他从一位老人口中得知,奶奶的兄长,也就是他的舅公,叫“余天阁”。二史馆的工作人员查找过这个名字,结果查无此人。

心愿:继续寻亲,希望找到奶奶的娘家人

今年疫情期间,他看到二史馆微信公众号“民国大校场”发布的远程查档服务通知,再次致电二史馆。



△ 潘叶挺舅公的档案

二史馆利用处接待科科长刘长秀听完他的讲述,建议想办法再次核实舅公的名字。同时,她在二史馆民国公务人员数据库中,利用模糊匹配的方法,筛选了100多个余姓公务人员,查到一个叫“余天觉”的人,籍贯和年龄信息相符。经过反复沟通,终于确认,舅公的名字是“余天觉”。



△ 潘叶挺舅公的档案

“人到中年,我愈加思念去世的亲人。这些年来,我利用闲暇时间把寻亲的波折与收获诉诸笔端,写下了30多万字的传记。”潘叶挺说,奶奶离世快80年了,他希望能找到她的娘家人,互道一声平安。

(图片来源:“民国大校场”微信公众号和潘叶挺)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