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辛弃疾一首《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让镇江的北固楼为人们所知晓。
北固楼建成于东晋咸康年间(公元335—342年)蔡谟领南徐州刺史以后。在国内历史名楼中仅比相传建于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的黄鹤楼晚一百多年,位居第二。
但在长江下游的江东地区,它却是沿江所建最早的一座楼,堪称江东第一楼,可与“东吴第一城铁瓮城”比美。
著名作家袁鹰在《江南随得笔》中说“每一次来镇江,总要登一回北固山”。
它前有梁代萧衍父子登临赋诗,后有南宋辛弃疾登亭作词。
真正将北固山推上千古“词山”之巅峰的,当属辛弃疾的“北固双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它们分别入选初、高中语文教科书课文。
前者写于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此时的辛弃疾以65岁高龄任镇江知府,不啻是他实现北上抗金、统一祖国之梦的最后机会。对他而言,长江就如同一道“生命的界河”,把他的人生一劈两半。当年拼死渡江,就是为了打回江北,光复故国。
凭栏远眺,古城新貌尽收眼底
拾级而上,步入北固楼中,闻着淡淡的清香,一根根壮硕的木柱映入眼帘。
登上向前延伸的观景平台,金山、焦山、润扬大桥、江海之门……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镇江古城新风貌尽在眼前。远远望去,是滚滚万里长江和淮左名都扬州。
历史上,北固楼曾数次修建移建。如今我们看到的北固楼是2012年重建完成的。
重建的北固楼为明二暗三重檐阁楼,仿宋十字脊。以柚、楠木为主材,榫卯结构不用一钉。楼顶覆盖琉璃筒瓦建筑面积大约400多平方米,高19.9米,较之原址4米多高的多景楼高了十多米。
镇江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特聘专家霍义平介绍,长江水流,不仅具有纵向的水流,而且有一种螺旋状态的横向环形的滚动方式,这种水流叫“横向环流”。在单一横向环流的长期作用下,河流的一侧河岸受侵蚀,往往形成河流的“凹岸”。而另一侧泥沙堆积形成边滩,叫作“凸岸”。征润洲就是镇江江边上的一个边滩。
由于北岸的崩坍和长江横向环流的作用,从1840年起,南岸的征润洲不断向东淤涨扩展。至光绪末年(公元1908年),征润洲与江中的金山相连。1971年扩展至焦山尾,1985年封闭了镇江老港池,这个封闭的水域在地理学上称为“河成湖”,也就是金山湖。
金山湖景区建设,是镇江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重要板块,是造景、造城、造福人民的历史性工程,这些年镇江按照高标准,结合风景绿廊、生态湿地设计,开展了一系列的景观营造建设工程,打造了长江路旅游带。
文 | 现代快报+记者 裴诗语
图 | 部分图片由北固山景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