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当苏东坡遇见普希金,中俄学者南京共话古典与现代

中国是诗的国度,俄罗斯亦然。中国诗人宗屈原,吟风、弄月,谈论出入和生死;俄罗斯诗人法普希金,饮雪、负枷,审判阴谋和爱情。倘若这两道文学的长河在天际交汇,该是怎样一幅奇观。

11月27日,中俄文学的古典与现代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文学院举行。这场期待已久的文学交汇,地点设在“活水轩”,为有源头活水来。中俄两国学者展开对话,共同追寻两种文学传统从古典深处照向现代的光芒。

中俄两国文学所共有的辉煌古典与蓬勃当下,使得“古典与现代”成为双方永恒的共话主题。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董晓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古典、现代、未来是一条线,永远不可分割。而这,也正是与会学者的共同愿景,于过往凝练经典,向未来奔赴前行。”

董晓

当苏东坡遇见费特,一场美丽的文明相遇

在文学的跨国旅行中,诗歌的翻译往往是最富冒险与奇遇的一环。它常常不是精准复制,而是一场充满创造性的“误解”,映照出两种文化心灵的碰撞。在第一场学术发言期间,多位学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诗行在语言转换间的微妙变形。

苏东坡是国人妇孺皆知的诗词大家,却鲜有人知,他也是最早进入俄罗斯人视野的中国诗人之一。早在十九世纪,俄国诗人费特就已经将咏物名篇《花影》译作俄文。令人称奇的是,他将“刚被太阳拾掇去,却教明月送将来”的花影,创造性译为“塔楼的影子”。

无独有偶,俄国象征主义大师巴尔蒙特转译《诗经·出其东门》时,将“出其东门,有女如云”的场景,渲染上一层“落日”的余晖。这一时空的扭转,浸染了巴尔蒙特本人沉郁而充满象征意味的诗学风格。

北京大学俄罗斯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教授张冰表示,这些地方并非“误译”,而更像一次无意识的文化转码。“文本,不是存在于真空中,而是存在于给定的语言、给定的实践、给定的想象中。”

有意思的是,这些原作未必都是千古名篇。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罗剑波特别提到,1739年,莫斯科某个杂志最早发表了一首中国民歌,命名为《中国之歌》。其底本,很可能就是刊行于顺治年间的《万花小曲》。

这种由语言和实践所塑造的文学想象,其形态有时会超出常规的认知。俄罗斯科学院图书馆亚非文献部主任、教授维诺格拉多娃揭开一段尘封历史:上世纪30年代的苏联远东地区,曾诞生过一种用拉丁字母创作的汉语文学,涌现出《棉花》《老佩特罗夫》《在生产战线上》等一众诗歌。

索嘉威

“我今天分享的东西可能不那么‘科学’,但的确有点‘好玩’。”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教授索嘉威玩笑道,他讲述了《聊斋志异》在俄罗斯的前世今生,并附上了不同版本的刻本插图:“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他指出,这一幅的“豆棚”太偏,那一幅“瓜架”略高,料应厌作人间语,异域也听“鬼唱诗”。

当古典照进现代,在文明互鉴中找寻坐标

“这场研讨会让我想到了《周易》的演绎,‘变’与‘不变’,流转之间就让我们获得新知。”作为首场讨论的评议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俞士玲说。诗行的奇妙变形,是这场对话的起点。纵观全天议程,思想的碰撞远不止于此:从《白鹿原》与《静静的顿河》的时空结构比较,到中国话剧在俄罗斯七十余年的传播史,再到布罗茨基如何在中国诗歌中找到新的回响……

童岭

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童岭回顾了这场对话的深远渊源:“从程千帆、周勋初、董健等老一辈学者对欧美、日韩、俄罗斯学术与文献的关注,到如今的域外汉籍研究所、中国文学与东亚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文学院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学术精神和全球化的研究视野,致力于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徐兴无

那么,所有这些跨越时空的对话,其力量究竟源于何处?我们应如何理解并运用传统,才能使其在现代语境中焕发生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徐兴无关于“中国当代古典学”的阐述,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理论视角。

他指出,中国自身研究古代文化的学问源远流长,但现代意义上的“古典学”成立,必须有一个自觉借鉴和反思西方古典学的过程。在他看来,古典的真正意义在于其“当代性”:“古典永远在当下阐释自己。”

罗季奥诺夫     

这一观点,同样在异国的学术土壤回响。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常务副主任、教授罗季奥诺夫指出,“过去,在俄罗斯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领域,中国是一个比较遥远的知识领域,可以看到最近十年,它走进了我们学术的中心位置。”

思想的活水在“活水轩”中交汇激荡,又各自奔流,汇入中俄两国浩荡的文学长河。这场对话证明,当古典真正照进现代,其光芒必然超越国界,在文明的相望与相知中,找到共同的远方。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子扬

摄影:虞薇(南京大学文学院)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