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读城·老字号|因为一碗面,选择去常州


“面条细如发丝,清汤澄澈见底,泛着点点金黄油光,应该是鸡汤打底,几缕鸡蛋丝漂浮其上,朴素中透着温暖的色彩。”歌手林忆莲来常州开演唱会,她一抵达这座江南古城,便直奔银丝面馆,只为品尝那碗心心念念的银丝面。她对这碗面的盛赞,成了最好的“美食安利”。不少网友循着这份“明星同款”奔赴常州,每逢节假日,来常州City Walk的游人,拖着行李箱的寻味者、举着手机拍“同款”的博主、带着孩子忆旧的老常州人来到银丝面馆,让这百年风味在当下愈发醇厚。



一碗面的百年逆袭

银丝面的“出圈”,从来不是偶然。它的基因里,藏着江南面食的极致讲究。传说当年乾隆帝南巡途经常州府,自毗陵驿大码头登岸进城,至官衙休息时已过饭点,衙内厨子遂呈上一碗清淡的汤面,让皇上垫饥。乾隆帝见面细如丝、色白似银,品尝后更觉柔软滑爽、鲜香入味,与北方面食大有不同,闻其名为“银丝面”,赞不绝口。从此,“色白如玉、条细似弦、柔滑软爽、唇齿留香”的银丝面成了常州官厨的招牌。

 银丝面馆 季全保绘

清末民初,掌握技艺的官厨进入青果巷大户人家,1912年,南大街孙府弄的“味香斋”将银丝面带给了寻常百姓;1920年更名为“常州银丝面馆”,开启了百年品牌的征程。上世纪70年代,搬至常州市中心南大街的面馆成了常州人的“社交中心”——小孩过百日、老人做寿、新人订婚,一碗银丝面是仪式感的标配,年轻人谈恋爱到店里吃一碗银丝面可是件很有面子的事。

 常州银丝面 银丝面馆供图

到了1990年,银丝面入选“常州十大名点”,还被编入《中国小吃谱》,成了常州的“美食名片”。2008年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江苏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加持下,社交平台上的“自来水”更是让它热度飙升。很多外地游客搜索“常州必吃”,银丝面稳居前列;连林忆莲来常州开演唱会,“打卡认证”常州银丝面,也成了网友跟风的新理由。

 游客排队打卡银丝面 图片来源:网友“今日上上签”

藏在面里的匠心密码

能火上百年,银丝面的底气全在“功夫”里。走进银丝面馆麻巷店的面档,师傅们的操作如行云流水:捞面、舀汤、撒料,只见细面在碗中铺成“鲫鱼背”,微微露出汤面,金黄的蛋皮丝、翠绿的葱花点缀其上,白汤清亮、红汤醇厚,单是卖相就让人食指大动。

 常州银丝面 银丝面馆供图

“我们的面直径只有0.8毫米,面虽细,入口却有韧劲,这才是真本事。”常州银丝面第四代传承人常州银丝面馆董事长恽友友介绍,为了做出符合“直径0.8毫米”标准的银丝面,她曾买下10多台国内外制面机反复调试改装,最终才复刻出传统手工的质感。面粉必选高筋小麦粉,每500克面粉要加6个新鲜蛋清增加韧性,轧面过程比普通面条多两道工序,确保面条细而不碎、韧而不硬。

 常州银丝面 银丝面馆供图

汤是银丝面的“灵魂”。每天凌晨3点,后厨就开始熬汤,黄鳝骨、猪肩胛骨、老母鸡按比例下锅,文火慢炖6小时,直到汤色乳白、香气醇厚。“汤要清而不淡,浓而不腻,喝到最后都没有渣。”恽友友说,这是老祖宗传下的规矩。搭配的浇头也不含糊,虾仁要现剥,肉丝要鲜切,蛋皮丝得手工摊制,就连葱花都要选本地小香葱,只为那一口纯粹的江南鲜。

 银丝面馆里的各种菜品

还有面馆别具江南风味的店堂,卤牛肉、素鸡、雪菜毛豆等一字排开数十款荤素小菜,蒸屉里的大肉馒头冒着热气,大麻糕的金黄外皮泛着油光;小笼包的褶皱里裹着鲜美的汤汁,满满仪式感。“这面细得能穿针,入口却有韧劲,汤鲜得能连喝三碗!”来自浙江的游客李女士一边拍照一边赞叹,她正是刷到美食攻略,拖着行李箱直奔面馆的“寻味人”。

百年面馆的守正与创新

对游客来说,银丝面是江南味道的体验;对常州人而言,它是刻在骨子里的乡愁。

 来碗银丝面是常州人的日常

常州银丝面馆大多开在社区旁,从清晨6时到晚上8时,早点、午饭、晚餐,无论是白汤面、红汤面、拌面,还是米饭、馄饨、各色小菜点心,总有常州人最爱的那一口。很多人走进店内,喊一声:“来碗白汤面,面多一点!”“来碗拌面,硬一点!”还会跟熟悉的服务员话上几句家常。常州民俗专家季全保在他的《寻访老味道》一书中介绍了常州银丝面的美好。他说,在一些老人眼里,银丝面是他们追寻儿时记忆的寄托,也是他们念想中的陪伴,“一碗银丝面,就是一段乡愁”。

 银丝面馆老照片 图片来源:常州档案

这份情感羁绊,让传承人不敢有丝毫懈怠。“2004年,老面馆因拆迁停业时,不少老顾客专程来问还开不开,2008年新店开张那天,顾客从店里排到街上,有人带着旧照片来寻回忆,有人特意打包10碗面带给外地亲友。那一刻我知道,这碗面不仅是吃食,更是常州人的乡愁。我要做好一碗面,一定不能让老传统、老手法断了。”恽友友说。

 来碗银丝面是常州人的日常

守正之外,更要创新。为了让百年味道融入现代生活,银丝面馆推出了可保存数月的盒装半湿面,研发出鸡汤面、葱油牛肉拌面、金汤花甲面等新口味,还通过联名款把银丝面卖到了海外。“现在不少留学生网购我们的面,说煮一碗就想起家乡的味道。”恽友友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常州特色豆腐汤

眼下,恽友友还有一个更大的设想——打造“常州早茶”IP。“江南早茶不能只有扬州、苏州,常州有自己的特色。除了银丝面,我们的豆腐汤是其他地方没有的,我们的开口小笼包,跟苏州无锡甜口不一样,都是现做现蒸现卖,还有大麻糕也是常州标志。”她正在尝试在门店设“早茶档”,把银丝面与大麻糕、小笼包、豆腐汤,还有常州特色小菜,组合成“常州早茶套餐”,让游客来常州,不仅能逛恐龙园、青果巷,还能坐下来,慢慢品一品常州味道。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葛小林 文/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