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和罗永浩在网络上因预制菜问题展开了一番唇枪舌战。
9月15日,西贝发布致歉信:“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西贝从今以后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彻底底向胖东来学习。”致歉信罗列了9项产品制作工艺调整,将部分预制化产品改为门店现制。
值得注意的是,网友看到的西贝致歉信,其实是第一个版本删除几分钟后重新发布的。两个版本的区别在于,第二版在“虐”字上加了引号。罗永浩忍不住怒怼:“顾客虐你什么了?”有网友指出,一个引号根本无法掩饰西贝的心理,可见西贝仍未意识到自身的核心问题,这样的道歉毫无诚意可言。
此前,西贝被曝采用转基因大豆油,2年保质期西蓝花等,到底是谁虐待谁?用被“虐”来形容自己,反倒显得逃避责任,恐引发消费者反感。
西贝将消费者的质疑与不满称为“虐”,本质是对自身问题的回避。消费者对转基因大豆油、长保质期预制菜的担忧,对“现做现吃”期待的落空,从来不是“故意为难”,而是对食品安全、消费体验的合理诉求。西贝所谓的调整,其实本就是分内之事。
之前面对舆情和压力,西贝还坚持说没有预制菜,甚至敞开门店厨房让大家参观。如今推出这9条改进措施来回应舆情,西贝的“服软”,到底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还是被迫应对?
西贝从最初的强硬回应到如今的低头认错,态度的转变耐人寻味,也为整个餐饮行业敲响了警钟。利用预制菜标准不明确的模糊空间自说自话,无视巨大的认知差异,试图让消费者认同自己的话语体系,最终的结果是消费者选择用脚投票。
只是,这些调整什么时候能落实到位?能否长久?能否成功借鉴胖东来的模式,还需打一个问号。
看似诚意满满,但这迟来的“整改”难以掩盖其长期以来对消费者信任的透支。说到底,市场是公平的,它总会教你如何 “做人”,如何遵守市场规则,尊重消费者。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灵灵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