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刘亮程携新作《长命》归来:六十岁的文学天命,写尽一个民族的厚土长命

 

近日,著名作家刘亮程的最新长篇小说《长命》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他继《本巴》荣获茅盾文学奖之后的首部长篇新作,被作者称为“天命之作”,“这部书也只有在六十岁的时候才能写。一个人的生命到了一甲子,才会去考虑生命漫长的链条。”

《长命》以新疆戈壁深处的“碗底泉村”为起点,讲述了主人公郭长命与神婆魏姑跨越现实与超现实的双重旅程。刘亮程透过双重视角,构筑了一个现实与超现实交织的村庄世界,诠释了“生命并不是短短百年,而是祖先的千年和子孙的万世,这就叫千秋万代中国人的厚土长命。”

一个在心里养了十年的故事

《长命》首发于《收获》杂志2025年第三期,被许多读者称为刘亮程“最好读、也最动人”的小说。据刘亮程介绍,这个故事来源于他到达菜籽沟第三年听说的真实事件,连姓氏都未作更改:某年村里发洪水,冲出一部郭氏家谱,记载了郭家一百多年前曾遭灭族,一位母亲带着孩子逃到新疆,后又繁衍成大家族的故事。

“我对写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家族兴衰史没有多少耐心和兴趣”,刘亮程表示。于是这个故事在他心中“养了十年”,这期间他完成了《捎话》和《本巴》两部长篇。直到神婆魏姑的出现,“这个故事睁开了眼睛”。魏姑成为小说的眼睛,借她之眼,“过去现实”与“真实现实”得以在文字中并置。

不同于此前寓言式的创作,《长命》构建了一个扎根现实的时空:故事发生在2010年前后乡村巨变时期,人物生卒年月清晰可考;空间上则从新疆戈壁深处的“碗底泉村”起点,一路东行,跨越河西走廊,抵达甘肃酒泉“钟塔县”。

一部蓄谋已久的“见鬼”之书

村庄是刘亮程创作的母题,而他的书写方式也在不断演变。《长命》首次叩开生死结界,呈现一个人与亡灵共处、彼此相依的乡村世界,直面“有神”到“无神”这一更为本质的精神嬗变。

在刘亮程笔下,鬼魂是温暖的存在:“中国也许是世界上‘鬼’的传说最多的民族,因为我们有祖宗信仰。祖宗信仰养了无数的‘鬼’……人生在世,两头见鬼,小时见鬼,老时见鬼。”《长命》在他看来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它写了许多鬼,可没有鬼的现实,是不完整的现实。”

人与万物共生共死的故事,在村庄里自然生长着:钟声一响,草里的虫会醒,水里的鱼会动,土里的亲人会睁开眼睛;树影里都是回家的人,树叶细碎的响动是他们的脚步声;一眼万年的少年之爱,令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从一个人的村庄到一个民族的长命

《长命》不仅承载着刘亮程的家园之思与生死哲学,更是与他个人经历最为贴近的一部作品。熟悉其生平的读者不难从中看到种种痕迹:与作者同年出生的主人公郭长命、行医的父亲、手抄家谱、童年的玛纳斯河……刘亮程说:“写《长命》的时候,其实写进了我六十年的人生。”

“我跟中国所有作家都不一样的是,我有一个地窝子里的童年。”刘亮程回忆道,那个深陷地下、如动物巢穴般的地窝里,他从出生长到了十二岁,从小便伴着恐惧长大——夜深人静时虫子打洞、树根钻土的声音,还有地下不远处坟地里的动静,深深植入了他的生命感知。

小说的主线中,郭长命与魏姑为高祖郭子亥引魂归根,这条返乡之路,正是刘亮程家族逃荒至新疆后,他在四十年后亲身踏上的祭祖之路。《长命》之于刘亮程,不仅是一次对生命原乡的幽深回返,也是对祖先、死亡与大地关系的重新理解。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子扬

(出版社供图)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