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 编辑:高霞
- 时间:2025-09-09 21:20:47
9月4日,湖南临武杜家村口,杜家几十位后代与众多志愿者一起,正式迎接中国远征军杜铭昆排长灵位归乡。
“我们在云南龙陵找到一块抗战先辈的墓碑,当志愿者洗去墓碑上的青苔,先辈家乡的籍贯依旧清晰,甘肃通渭……”截至9月9日,这条寻找抗战先辈后人的视频点赞77.7万,评论1.6万,引发全网关注。
送老兵遗骸魂归故里,这背后是湖南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无数志愿者的付出与坚持。截至目前,他们收到因战争离散的寻亲求助信息超两万条,为454个家庭成功寻亲。公益团队发起人孙春龙从2005年开始与老兵结下不解之缘,至今已有20年。他说:“这些年有过上万次想放弃的念头,但是老兵后人的期待和希望,又让我不得不坚持下去。”
杜铭昆的小儿子杜照普
时隔多年,中国远征军排长杜铭昆“魂归故里”
9月4日,清晨的湖南临武杜家村口,格外热闹。杜家几十位后代与众多志愿者一起,正式迎接中国远征军杜铭昆排长灵位归乡。这是杜家四代人的坚守与努力,是88岁的儿子杜照普跨越两千公里的追寻,是埋骨缅北81年的杜排长,另一种方式的魂归故里。
杜铭昆,湖南临武人,1910年生。1938年应征入伍,后随中国远征军第5军赴缅作战。1944年在缅北反攻中阵亡,年仅34岁,时任少尉排长。一直以来,杜铭昆飘魂异域,无墓无碑,其名也未被现存官方战史收录。
1969年,杜照普在县公安局档案中偶然发现父亲的名字与同宗族抗战将士杜云卿(常德会战牺牲)并列记载,更加坚定了寻亲的信念。后来,档案去向不明,杜家后辈们尝试各种途径,遍查湖南、南京、台湾等各大档案馆,始终一无所获。2024年,杜铭昆之孙前往腾冲国殇墓园,成功申请将爷爷之名镌刻上中国远征军名录墙,才让亲人后代的牵挂终有一方寄托。
9月2日,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寻亲项目组、当地志愿者和爱心人士陪同杜照普及其后辈6人,来到云南腾冲国殇墓园,在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前,完成中国远征军英雄杜铭昆之灵位的正式交接。
孙春龙说:“找到亲人这样的好消息我们每天都在发布,让人很欣慰,但是也有一些遗憾。”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9月将再次前往缅甸寻找老兵遗骸。他说当年湖南有个士兵牺牲在缅甸,他的儿子一直在找自己爸爸的遗骸,现在已经是第三代在寻找了,“第三代后人把资料全捐我们了,希望我们能帮助寻找,目前只是知道大概牺牲的地方,基本上是找不到了,我们准备抓一把土回来给他家修个墓地,对他们家庭来说,也是有个可以祭拜的地方了。”
全网接力,为新发现的抗战老兵墓碑寻找后人
近期,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志愿者在云南发现了一块抗战老兵墓碑,并发布视频寻找抗战先辈后人。这条视频迅速引起广泛关注。
网友评论
由于墓碑上写有“甘肃通渭……”的籍贯信息,评论区不少来自甘肃的热心网友自发帮助寻找:“我就是甘肃通渭的,正好认识几家姓连的,明天帮你们问问”“我是通渭的,离我们村不远,有个连山村,都姓连,我让老父亲托人问问”“陆军第二军九师二五团一连,没错就是连有秀老前辈,致敬英雄”……
这场给人无数感动的接力寻找,只为了一个念头——回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无数中华儿女为了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流血牺牲。如今,他们的“归途”牵动着素不相识的网友。
这块墓碑是如何发现的呢?记者联系上了志愿者梅伊男,她的家在云南龙陵县。在这里发生的滇西抗战,中国军人奋不顾身的惨烈,给当地百姓烙下了永远的印记。而梅氏家族也成了当年牺牲先辈的守灵人,到梅伊男已经是第6代了,她做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也已经有15年。
她说:“这块墓碑是家里的一个族叔发现的,我们一起到现场清理后可以清晰看到墓碑上的碑文,很难得。”这块碑文上写着,“甘肃通渭连有(耇)秀烈士墓,壮烈英雄,陆军第二军九师二五团一营全体官兵敬立。”
志愿者团队查询抗战阵亡将士名录找到了连有秀的信息,1944年7月阵亡于云南,但是梅伊男表示,目前仍不能确认这是否就是墓碑的主人。“现在通渭县政府办公室已经联系退役军人事务所进行寻找,目前还没有确定的消息。”
2019年孙春龙走访老兵
20年来,他们帮助454个失散家庭寻亲成功
成为公益人之前,孙春龙是一名记者,2005年一次在缅甸的采访,让他的命运从此和老兵牵绊在一起。李锡全是孙春龙在缅甸密支那采访的第一位老兵,自从当年跟随中国远征军出国参战,李锡全已经70年没有回家。这之后,孙春龙开始帮助李锡全回家,经过诸多磨难,直到2008年10月他终于踏上了回家之路。
2009年促成9名滞缅老兵回国
也是在这一年,孙春龙去密支那寻找中国远征军的墓地。当时正值清明节,他特意买了一束菊花,想祭拜留在异国他乡的老兵。“但是到现场之后看到的就是一个荒废的菜园子,一丁点遗迹都没有了。我拿着花想悼念一下先辈,但是不知道往什么地方放,也不知道下跪该往哪跪。那时候我就在想有一天要找到他们的遗骸,找到他们的名字,找到他们的家人。”
为爱止戈公益中心展陈
为爱止戈公益团队(后注册成立“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成立于2008年,2017年开始帮助抗战期间的失散家庭寻亲,目前已有454个家庭寻亲成功。这20年的时间,团队的发起人孙春龙已经把公益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从零开始,孙春龙一坚持就是20年,这份决心令人动容。但是只有孙春龙自己知道有多难,他说:“这十几年来,放弃的念头可能有上万次。但是我遇到了很多抗战老兵的后代,他们内心有对寻找亲人的期望,如果我放弃,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残忍的事。”
孙春龙接受捐赠
2025年4月,南岳衡山脚下,为爱止戈公益中心开馆运营,用5000多件文物、2000多段老兵口述,构筑起一份鲜活的抗战历史档案。
孙春龙的行为也影响了很多人,他告诉记者,目前为爱止戈志愿者团队已有上万人了,之前志愿者更多的是抗战老兵的后人,就像梅伊男一样,现在有越来越多的90后加入进来,让这段历史得以传承,志愿者这个队伍也会延续下去。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梦云
(图片来源:受访者、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