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晚,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新教学楼内,不时传来同学们欢快的笑声。4000多名正在军训期的本科新生,被分成100多个班级进行“破冰行动”。这处“社交练习场”专为新生打造,在“朋辈导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快速破冰、相互了解、建立起友情连接,轻松开启校园社交。
这节破冰小课堂,快速打开“05”后心扉
“当听到‘南大’这一关键词的时候,请快速反应,抓住右侧人员的食指……”104教室内,同学们在“朋辈导师”的口令下,围成了一个大圈。他们打开手掌,与旁边的同学默契互动,这堂属于新生的“破冰之旅”就此开启。
这是南京大学党委学工部、党委人武部,联合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为本科新生特别设计的军训团体辅导。据了解,军训团体辅导分为两天开展,第一次旨在帮助新生打破坚冰,逐渐融入团队,找到团队的归属感;第二次则主要为了帮助新生深入交流,探索发现自己、团队和校园里的小美好、小确幸、小感动,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如何让欢声笑语充满课堂,让年轻人快速打开心扉?在课程的设计上,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团队的巧思。“讲知识、讲理论可能不太能吸引人,因此我们设计了互动交流。在活动中,我们更多的采用与实际情景相关的内容,不仅能提升大家的兴趣,让他们更容易接受,也能让他们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朋辈导师’与同学们之间的共鸣,我想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欢笑声。”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陈昌凯说。
课程设计中体现了人际关系的互动,同学们可以在活动中收获新体验、感受到人际间的温暖与支持,共同成长。“参与今天的活动,我的心情非常轻松愉悦”,健雄书院的新生赵芷涵说,虽然小组的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但是大家通过小游戏快速地破冰、了解了彼此,“能成为南大人的一员,非常温暖。”
“刚刚的反应力小测试,让我们和周围的同学迅速打成了一片。”行知书院的新生仇羿兮说,尽管很多同学之前都不认识,但相信通过活动,大家可以增进感情、增进了解。
从“萌新”到“朋辈导师”,他们从体验者成长为带领者
当晚,2024级法学院学生吴梓涵早早地从仙林校区赶了过来,为了让新生留下在校的美好回忆,她提前准备好活动的材料和道具,也提前和同学们进行了一些沟通。
“我觉得这个活动传递了一种社交正能量,让同学们在活动中积极表达自己,在团体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同时也能通过个人去点亮团队。”吴梓涵还记得,去年在教官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做了丰富有趣的心理小游戏。在游戏和互动中,同学们更加愿意敞开心扉、积极表达自己。更为重要的是,她还在活动中结识、收获了一群不同专业的好朋友,大家至今还保持着联系。
“我还记得在滚雪球游戏里,我们组有个男同学和我同名,当时我们俩就加了好友,后来在学业上,我们也有一些沟通交流。”吴梓涵说,同小组认识的同专业同学,现在一块儿聊天时还会经常说起在破冰时对彼此的初印象、现印象,“破冰活动给我们带来认识彼此的契机,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深入的交流。”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南大收获更多的友谊、收获更多的快乐、收获美好的回忆,我也希望自己能成为正能量的接力者和传递者。”吴梓涵说。
在“朋辈导师”团队中,和吴梓涵一样从体验者成长为带领者的同学还有不少。“朋辈导师”也成为本次军训团体辅导的主力。“在去年的辅导中,我们发现由于老师、教官和同学身份的差异,有些同学在参与中会放不开。今年,我们大量征召‘朋辈导师’,让同学们来带领这个团体,他会更有共鸣,也会让团体更有目标性。”陈昌凯说。
把握入学军训关键期,南大首创“军训+团辅”育人模式
从高中生到大学生、从家庭到大学校园,新生入学阶段很特殊、也很关键。南京大学党委人武部老师吴平介绍,入学军训,是体格与心灵的双重塑造,因此多个部门联动,让心理健康教育前置,通过为新生量身定制一系列团体辅导活动,主动抢占育人先机。
2024年9月,南京大学在2024级本科新生军训期间全面开展系列团体心理辅导,在全国各高校首创“军训+团辅”育人模式。“这些在入学初形成的、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辅小组,将成为学生未来大学旅程中抵御风雨的‘一把伞’和指引前路的‘一盏灯’,可提供持续的情感支持和归属感。他们与优秀朋辈导师建立起的良好化学反应,将贯穿他们大学生活乃至更长的人生旅程。”吴平说。
数据显示,在去年的团辅中,学生在自尊、自我效能感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相信团辅活动给每个学生埋下了一颗种子,会常常让他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支持,让他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积极寻求支持,也给予别人更多的支持,从而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
南京大学“军训+团辅”,并由朋辈导师广泛参与的育人模式,让广大的同学们从自助走向助人,从受教育者变成教育者,增加了育人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的能动性,也是“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创新实践。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于露/文 顾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