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 编辑:任红娟
- 时间:2025-09-03 19:39:05
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 文/摄)抬头是挂满套袋的苹果,树下是一群群身披雪羽的大鹅摇着胖乎乎的身子踱步,“嘎嘎嘎”的叫声在山谷间此起彼伏。9月2日,现代快报记者随江苏“三个专项”工作采访团走进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一踏入黄土高坡上的苹果园,热闹气息便扑面而来。这些大鹅,是今年5月从1300多公里外的江苏扬州“迁徙”而来。它们不仅在陕北的土地上安家,更成了苏陕协作产业帮扶的“活招牌”,成为当地带动村民增收的新路子。
苹果树下养大鹅
“这是专门从扬州引进的三花鹅,鹅苗是扬州的公司免费提供的,养殖过程中不管遇到啥难题,对方都会第一时间远程指导,手把手教我们把鹅养好。”站在苹果园旁,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方兴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高海飞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如今的苹果园早已不是单一的种植模式,而是探索出了一条林下养殖的新路径。
扬州鹅养殖示范基地
“以前单一种苹果,除草全靠人工,一天下来要花不少工钱。施肥得买化肥,一年算下来成本可不低。”高海飞算起了“生态账”,“现在有了这些大鹅,林地的草被吃得干干净净,除草成本省了。而且鹅粪是天然有机肥,给苹果树施肥刚刚好,既环保又省钱,苹果的品质也跟着提上去了。”
即将出栏的大鹅
生态效益之外,养鹅带来的经济效益更让当地村民喜上眉梢。高海飞介绍,去年公司首次试养了5000只扬州鹅苗,没想到净利润就达到了20万元,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今年公司再次引进5000只鹅苗。“从鹅苗进场到日常管理,扬州的技术团队全程跟进。等到120天的养殖周期结束,9月16日这批鹅出栏后,扬州的公司还会按订单回购,我们根本不用愁销路。”高海飞说,这种订单养殖、技术兜底、包销回购的模式,让公司只需专心把鹅养好,收入稳定又靠谱,“今年预计净利润能达到25万元,比去年还多。”
鹅产业落地生根
近年来,在江苏省扬州市对口帮扶陕西省榆林市工作组、扬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推动下,鹅产业已在榆林“落地生根”。在榆林市绥德县义合镇霍家坪村的陕西秦泰臻选种养殖基地,扬州鹅带来的产业活力同样显著。山沟间的绿荫下,成群的大鹅正悠闲休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基地负责人介绍,自去年9月建成以来,今年3月就迎来了首批1.5万只扬州鹅投产,按照当前的养殖进度,年内总出栏量有望达到5万只。
从扬州鹅种“扎根”陕北,到技术团队远程护航,再到市场渠道全程兜底,苏陕协作如同一条纽带,将江苏的优质产业资源与陕西的生态优势紧密相连。如今,在榆林的黄土坡上,越来越多的扬州鹅在此落户,为当地群众蹚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