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103岁抗战老兵弹唱《保卫黄河》,“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还记得抗战胜利时的场景吗?”

“我们听到的是电台的消息,高兴得不得了。日本人打败了,我们可以回家了。”家住句容103岁的抗战老兵张远,精神矍铄,聊起那段烽火岁月,他自然地打开了话匣子。

 △抗战老兵张远

张远,地地道道的句容人,经历过战争的颠沛流离,他最终回到了出生的地方,在这里工作、生活。张远1923年6月出生,父亲在句容商会做会计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少年时代,正值句容为日寇所占,年少的他就目睹了日寇对中国百姓的暴行,“那时候日军来村里就是找吃的、找姑娘,我姐姐害怕到每天用锅灰抹脸躲着,等日军走了再回家。”张远说。

不久哥哥参加了新四军,张远和姐姐投奔堂兄张振翼,他是黄埔军校十三期毕业生。之后黄埔军校六分校在溧阳招生,张远一举考中。“当时我们所有人都要自行前往广西军校报到,没有车没有船,我们就靠着脚走到了广西桂林,从小到大没吃过这样的苦。”

 △黄埔军校百年华诞

说起在军校的日子,张远记忆清晰。训练六个月后编入18期工兵科,后又到湖南零陵工兵学校接受正式工兵学科养成教育,学习测量、学习炸药制作、做地雷、架桥、爆破……1943年,他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留校在教导团担任少尉排长。

目睹过日军的暴行,张远选择投身军校,等的是上战场保家卫国。1944年6月,衡阳保卫战打响,张远有了上战场的机会。战斗当天,张远跟随部队星夜驰往衡阳,领了为后方坦克打通前进道路的任务。在轰鸣的炮火轰炸声中,张远和战友日夜施工,最终保障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坦克顺利通过。“坦克兵上去之后,日本兵的火力太猛了,没有打上来,坦克还被打坏了好几辆。衡阳要失守,只能撤退,我们又接到了破坏通道的命令。”

由于缺少炸药,需要人工进行毁坏。当时正是三伏天,由于连续超负荷作业,张远体力透支太大,在回撤途中大量吐血。不得已,张远只能在后方休养。此后,他一直辗转于西南地区,六个月后终于在重庆接受了治疗。

衡阳保卫战历经47天,最终守军弹尽援绝,衡阳被日军攻陷。但是中国军队以少战多重创日本军。衡阳市也因此被誉为抗战纪念城,也是全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

 △抗战老兵张远

休养时,张远依旧牵挂战局的发展,利用自身所学,他自制矿石收音机,收听最新消息。抗战胜利的消息也是他通过收音机听到的,“那个时候高兴得不得了,日本人打败了,我们能回家了。”

也是因为自制的收音机,张远开始接触到了音乐,爱上了唱歌。这个爱好伴随了他一辈子,“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他弹着电子琴,跟着旋律,低声哼唱起来。

他在白纸上还抄录了很多歌,有的时候他还会教别人唱歌。一曲弹完,张远又弹起了最熟悉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他说:“我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台湾回归。”

张远说:“和平是人类最大的条件,最好的。没得和平什么都谈不上,所以现在我们过着和平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抗战老兵张远在弹奏《保卫黄河》

【记者手记】

103岁的抗战老兵张远,娴熟地弹起电子琴上的黑白键,唱起《保卫黄河》,字字铿锵有力,目睹这一场景,我的眼眶有点湿润。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我也跟着轻轻哼唱起来。我被这位百岁老人纯粹的爱国情怀感染了。

张老是个十足的音乐迷。唱歌、弹琴、写歌谱,他样样在行,在他家的书架上,特意摆放了一大排歌曲类书籍。在他的一生中,抗战和音乐是两大关键词。

谈到即将举行的九三盛大阅兵,张老说:“如果可以去,我拼了命也会去。”这让我心中很是触动,我想他一定是想替所有牺牲的英烈和无辜逝去的中国百姓,看一眼如今中国的强大。

80年过去了,我无法想象,先辈们如何坚定心中的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如今,怀着同样的一颗爱国之心,每次听抗战老兵回忆那段烽火岁月,我最想知道的就是,抗战胜利那天,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在什么场景下得知了这个消息。

我想,不管答案如何,这份胜利的喜悦,跨越80年,从未改变。

现代快报/现代+ 记者 徐梦云/文 马晶晶 刘畅/摄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