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快快评|小区公共收益不能再是一笔糊涂账



现代快报报道,7月12日,一场聚焦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管理的专题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法院、政府部门、街道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的与会代表及法律专家学者,围绕公共收益的权属、管理、使用及争议解决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探讨(详见今日快报A4版)。

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管理一直对应着让人如鲠在喉的难题:公共收益的性质有待厘清、公共收益的分配与使用透明度不高、资金监管体系薄弱、业主缺乏话语权和知情权……

针对普遍性难题专门研讨,提出解决之道,很有必要。

近年来,多地小区给业主发公共收益见诸报端。例如,7月13日现代快报报道,7月12日,南京市金马郦城东区的业主们领到了一份特殊的“红包”:业委会将小区的公共收益结余以现金形式发放给业主,共计30余万元,平均每户能分到500元。7月9日,武汉市东湖高新区金地格林东郡小区业主收到了小区业委会发放的公共收益结余。此前,经全体业主投票表决,小区业委会决定拿出结余的188万余元公共收益发放给3769户业主。

这些小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别人家的小区”。

此类新闻让人艳羡之处在于,公共收益以实打实的“红包”形式进入业主腰包,而不再是一种传说。但不必讳言,很多小区的业主都没有享受过这份收益。不要说发放公共收益了,就连公布这项本属于全体业主的资金项目,都难上加难。以至于一些业主压根不明白,电梯里、门禁上的广告收益,自己也有一份。这一骨感现实,令人深感遗憾。

“别人家的小区”本该是“自己的小区”,拿到“红包”本该是所有业主的权利。一些小区物业、业委会将公共收益资金紧紧“捂住”,个别小区业委会负责人向相关资金伸出“黑手”的案例说明,要改变现状,实现小区公共收益发放的正常化、常态化,不能指望小区物业、业委会的自觉,而要从制度上和机制上消除阻力、打通梗阻、提供保障。

前述会议达成的三点共识,值得关注——一是明确法律边界,细化公共收益权属及管理规范;二是推动治理创新,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资金透明度,完善业委会监督机制;三是凝聚多方合力,呼吁立法、司法、行政与市场主体协作,构建公平可持续的管理体系。这些共识,针对性、突破性很强,如能深入实践,当有助于化解公共收益困局。

南京市物业服务指导中心行业监管科相关人员透露,针对公共收益管理的规范化,南京市公共收益管理办法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相关文件出台前将广泛征求社会意见。这一表态,令人期待。近年来,一些城市试点住宅小区公共收益共管制度、探索公共收益权属的明晰化和使用程序的简化,显现出城市致力于破解住宅小区公共收益困局、维护业主权益的决心。

公共收益,群众福祉,岂能长期沦为“糊涂账”?岂能让真正的主人置身事外、无可置喙?

以明规则消除“潜规则”、以制度化消除一个个“暗箱”和“迷局”,已成破解住宅小区公共收益困局、打开新局面的关键所在。

期待这一场小区里的变革,持续加速,惠及更多人。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