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快快评 | 违规审批获容错免责和晋升,为干部担当作为卸去心理包袱



7月1日,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纪委监委通报一起容错免责典型案例。淮安市清江浦区区管干部谢某某在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中违规审批,但出于公心、为企业着想,被容错免责并获晋升。

复盘整个案例,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一公司申请对项目进行人防事项审批,由于申请时项目二期建设具体技术指标尚未明确,若按照常规审批程序无法通过。此时,谢某某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给予通过,但自己一定违规;二是驳回审批,这也合乎规定,没什么好苛责的。

在这种情况下,谢某某选择了前者,以“损己为人”的方式,为项目建设进度“抢”得3个月时间,为企业节省成本200余万元。而如果他选择后者,结果可想而知:企业利益受损,公共项目建设延缓,营商环境也可能“减分”。要知道,相关项目是2023年淮安市重大产业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覆盖苏北、辐射华东的电商企业服务平台及创新智慧物流基地,拖延不得。

值得一提的是,谢某某并非“无脑审批”,而是做出了审慎举措,其提出的分步容缺审批方案,即通过企业出具限期补缺承诺书,予以缓冲时间,最大程度降低了“违规审批”的影响。事实上,企业没有辜负这份信任,及时补充了材料,令项目二期建设技术指标全部明确、正式完成人防事项审批。

透过这一系列操作可以看出,谢某某“违规”事实的表象下,是对公共利益的敬畏和保护。面对个人前途和公共利益的冲突,他勇于担责、敢于承担风险,体现了行政干部的担当。

清江浦区纪委监委对“勇担责”的干部晋升鼓励没毛病。这样的处理,可以让真心实意为民办事的干部吃下“定心丸”、卸去心理包袱,进一步放大容错激励效应,推动干部从“怕担责”向“勇担当”转变。

江苏早在2018年就出台《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试行)》,鼓励干部带领群众敢闯敢试、先行先试,提出“只要不违反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勤勉尽责、未谋私利,能够及时纠错改正,都不作负面评价,免除相关责任或从轻减轻处理,积极关心和保护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干部”。有了制度保障,干部放手干事才没有后顾之忧。容错免责不是鼓励“违规”,而是鼓励干部“有所为”。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这是双向奔赴应有的样子。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覃甚颜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