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快快评 | 大学生被打和“校园该不该开放”无关



7月2日凌晨,上海交大通报“学生疑被校外人员殴打”事件。通报称,一名学生体育场训练期间与校外人员发生冲突,公安机关已经介入。此前有网友发文称,这名学生被飞来足球打中头部,踢球者为校外两小孩,该学生在与其家长发生言语冲突后身体不适倒地,遭到持续脚踹、肘击。

因为涉及校外人员,此事再一次引起各方关于“校园该不该开放”的讨论。

对于学校而言,校园安全是个重要问题,向社会开放,势必增加外来人员,学校的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一定有所增加。比如,担心干扰教学科研秩序、增加额外工作量、加大成本开支、增加交通及治安风险等。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和生活空间一定会被“压缩”,比如,广场舞来了、旅行社、商拍等牟利机构来了。

所以,高校大门就可以“不开”吗?

曾经,高校大门普遍敞开,校友返校、市民健身、亲子游园、学术交流是校园常态。疫情期间,高校严格入校管控,而这种做法被很多高校沿用至今。作为知识汇聚、思想碰撞、文化传承的高地,从长远看,“关门”会阻碍高校与社会多元资源的共享共融,不利于知识传播、文化传承,以及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

高校大门常打开,重在管理、重在落实。学校应主动顺应、积极回应,而不是“一刀切”,有畏难情绪,冷漠待之。而是应该完善规则、细化规则,加强与公安等有关部门协同,补齐监管设施等短板,用更科学的方式做好管理,实现高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

其实,大学生被殴打是偶发事件,和“校园该不该开放”的讨论无关,更不能成为“关校门”的理由。上海交大的通报称,将“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强化校外来访人员校园文明行为管理和引导”,并没有说要限制入校。这是一个开明、开放的态度,值得其他学校借鉴。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覃甚颜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