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我的科普之道:科学精神与科学传播行思录》新书发布会成功举办

近日,由“凤凰·古脊椎所联合科学传播中心”策划、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科普江苏”计划创作出版扶持项目《我的科普之道:科学精神与科学传播行思录》(以下简称《我的科普之道》)新书发布会在河北省保定市隆重举行。

《我的科普之道》是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的首部科学传播文集。全书从科学精神之魄、科技体制之思、科学传播之道、科学常识之辨四个方面,探讨了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教育与学术伦理、大众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误解等重要议题,让读者得以见识一位当代中国科学家的精神世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社会的高度关切和真挚的家国情怀。

周忠和院士分享了创作心路历程。从一开始给《化石》杂志撰写科普文章算起,他从事科普传播工作已30多年。他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人员应积极发挥科普工作的主力军作用,为加快构建大科普格局,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基础支撑。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陈卫春介绍了《我的科普之道》的策划背景和出版价值。他认为,市场上一直缺乏系统探讨科学传播方法论的著作。而这本书从多个维度深刻阐释了如何做有深度、有温度、有品质的科普,既有对科普工作存在问题的反思,更有对做好科普工作的实践总结和路径探索,有利于激励更多的科研人员投身科普事业,为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

在交流发言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学教育与传播中心主任、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馆长金海月指出,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快速更迭。公众对科学前沿的认知,远远滞后于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亲自做科普,将深奥的科学表达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学发现故事,使科学不再专属于少数的精英群体,而能真正“接地气”、为大众所用,这是每位科技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的科普之道》对于博物馆开展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主任刘兵认为,一部优秀的科普作品应超越知识灌输,融入文化视角,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多元性。《我的科普之道》不仅仅是一位顶尖科学家的科普实践真经,更对科学精神的本质发出叩问,深刻诠释了当代科学家的责任担当。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创作与传播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陈玲指出,面对“科学家做科普是不务正业”的偏见,周忠和院士积极投身科普实践,以极大的热情感染激励着新一代科普工作者。

“从《我的科普之道》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周院士对科学精神的坚守与传承,对科学传播的热爱与执着,以及对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达尔文进化论到鸟类的起源与演化,从热河生物群到中国古生物学百年历史等,他巧妙地将古生物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内容,让听众乐在其中。”陈玲说。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军表示,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位顶尖科学家对自己数十年来科普实践的回顾与总结,更是一位科学思想者对科学精神内核的深刻剖析,以及对新时代科学传播路径的深度思考与探索。

在发布会的“青鸟科学沙龙”环节,嘉宾们和观众还共同探讨了大科普格局构建、科学研究与科学精神、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科学与艺术等重要话题,现场气氛热烈。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鸣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供图)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