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楠/文 施向辉/摄)2025年,西湖大学首次在江苏省招收本科生,这对于西湖大学工学院讲席教授、深海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来说格外开心。“我第一时间给母校海门中学打了电话,希望更多学弟学妹来西湖大学,也希望更多江苏籍学子报考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工学院讲席教授、深海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
5月13日,西湖大学举行校园开放日,现代快报记者在学校工学院的实验室,见到了这位江苏籍教授。
崔维成2002年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任命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所长,担任了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总体与集成项目负责人,第一副总设计师,并担任了“蛟龙”号5000米海试现场海试副总指挥,三位试航员之一。2018年9月加入西湖大学,受聘为西湖大学工学院深海技术讲席教授。目前,他正带领团队研发第三代仿生智能机器鱼型潜水器。
在实验室外,两只橙色的“魔鬼鱼”,名为“西谷I号”和“西谷II号”,是由西湖大学自主研发的两代潜水器。崔维成说,同样长着魔鬼鱼的身体,“西谷I号”还有着一对张开的翅膀,靠翅膀的拍动前进、后退。两年前,它成功完成出征,成为世界首个“抵达”海底2000米深处的仿生结构驱动潜水器。
今年3月,迭代升级的“西谷II号”不仅再次成功抵达,还完成了即停即走、快速急停转弯这些复杂运动。“你们看,这两侧翅膀,已经迭代升级为更加灵活的波动鳍。”崔维成说。
短短三年半时间,团队能完成两代潜水器产品的迭代并成功海试,崔维成认为,这源自西湖大学科研环境所提供的“加速度”。
“实验室成立没多久就聚集了近30人的团队,我们分了几个小组,仿生智能机器鱼型潜水器大型样机的研制、单项关键技术的集中攻关、潜水器的市场推广应用等工作得以同步推进。”崔维成介绍,他每天都住在校园里,一天到晚在实验室和同学们一起做科研,“就好像我自己也还是在研究生阶段一样,学生有问题就马上来找我,没有的话他们就自己潜心研究”。
△西湖大学校园
今年,西湖大学首次面向江苏招收本科生,能够与学弟学妹同校,见到老乡,这令崔维成格外开心。他向家乡考生发出了热情邀请,并介绍了西湖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学术氛围。“对于有强烈科研欲望追求、有强烈社会使命感的青年学子,我希望他们勇于报考西湖大学,在西湖大学环境下得到充分发展,为他们追求人生梦想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