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快快评|本科生发14篇SCI论文?用彻查回应质疑


5月7日,一篇介绍重庆大学大四学生刘某乔的文章引发了广泛关注。文章提到,刘某乔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获奖人员信息显示,刘某乔为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生,曾获“微瑞杯”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西南赛区一等奖。发表SCI一区期刊论文5篇、SCI二区期刊论文9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此外还担任过两学期助教。

不少网友质疑:作为本科生的刘某乔,是否真能发表这么多高水平的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授权?这一质疑并非没有道理。

SCI论文是被广泛认可的国际化、标准化的学术论文形式,被SCI期刊发表,意味着超高的论文质量和研究水平。在学术界,任何人能够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都是值得庆贺的事。然而,作为一名本科在读的大四学生,能有此成就,堪称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着实令人震惊。

问题是,如此“创举”,刘某乔是如何做到的?

根据报道,在14篇论文中,刘某乔均非第一作者。在多篇论文的作者列表里,出现了重大教授刘某华、刘某龙等。熟悉学术论文发表流程的人都知道,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有本质的区别。

公众想知道的是,在14篇SCI论文中,“挂名作者”刘某乔,到底参与了多少实验研究,作出了多少“贡献”?两位资深教授为何会与一名本科生合作发表论文?

此外,刘某乔到底有多强的专业学术科研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相关发明专利的最早申请时间为2016年,彼时刘某乔尚在读初中。这更令人惊叹:刘某乔果真是“学术天才”?

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发表论文,都是极其严肃而严谨的事,来不得半点含糊。然而,近年来,有关学术不端的消息多次见诸报道。例如,在全国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中,弄虚作假、移花接木等现象时有发生。以至于从今年开始,中国科协明确:不再接受15岁以下少年儿童参赛。因此,公众对于刘某乔取得的“科研创新成果”提出疑问,并非故意挑刺,而是希望青年人的学术成果更纯粹。

搜索发现,此前也有在读本科生发表多篇SCI论文的例子,但终究是凤毛麟角。刘某乔发表14篇SCI论文以及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是真实学术水平体现还是有其他原因,虽然一时无法下定论,但面对公众质疑,尽快查清真相很有必要。

目前,重庆大学党委学工部工作人员表示,已记录相关情况,会如实向上级单位汇报。希望相关方面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彻查,用翔实的数据和无可辩驳的事实公开真相,回应社会关切。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曹玉兵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