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为科研成果增添“转”机,半年多来南京这个分中心已有31个项目入驻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苏宁)去年9月,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其中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以下简称“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落户于江北新区南京生物医药谷内。5月8日,由江北新区生命健康办举办的南京生物医药谷宣传推介活动暨“全媒体调研行”活动举行。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启动建设半年多来,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已接洽全国高校68家,遴选医药成果1123项,入驻项目31个。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副主任吴昊表示,分中心专门聚焦高校科研成果不好转、不能转、不敢转等诸多痛点和难点,明确以服务高校早期科研项目建设为主要任务,创建了一系列支撑和助推机制,如实验设备、场地服务,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的服务,概念验证、技术服务解决方案,金融产品支持等。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提供的各项完善服务,让企业一“出生”就踩上“风火轮”飞奔前行。“我们带着科研成果‘拎包入住’,不需要考虑前期的投入,比如场地、仪器等等。”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南京鼓楼医院博士后王亚峰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他们团队开始考虑将相关的研究成果转化并创办企业,主要专注于免疫学相关产品和服务开发。“这里提供的设备配置十分齐全,对我们转化最重要的是流式细胞仪,光仪器本身的售价不菲,采购流程至少也要花费一年半载。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不仅大大减轻了初创企业负担,还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去年9月底,王亚峰带着成果入驻,注册了英诺思(南京)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现在,英诺思团队一边为客户提供免疫细胞分离及功能检测等科技服务,一边进行一款免疫分析试剂盒的自主研发。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提供的,还有84亿元规模的全生命周期资金支持体系,包括财政资金、天使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银行信贷等,为企业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芩领医药是由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创办院长郭青龙教授创建,研发方向始终聚焦于天然来源创新药物的开发。目前公司已完成了天然来源创新药物千层纸素的成果转化,当前该产品已顺利完成Ⅰ期临床,正在进行Ⅱ期临床研究。南京芩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中英说:“借助分中心服务转化平台的硬件设备,我们快速推动了多个项目的研发工作,同时也得到了多家金融机构的助力。”

如果说本地院校的“常驻”是基于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根基,那么全国高校纷至沓来,看中的正是这里为科研成果转化营造的优质环境。北京大学的李源团队,主要致力于高校转化的新技术为神经与心血管药物研发提供服务。“分中心为我们对接了一系列先进的实验设备与专业技术团队”,星智云开(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李源介绍,星智云开的主要目标客户是国内外心血管、神经药物管线的生物医药公司和心血管器械公司,而南京生物医药谷就聚集了1300余家基因与细胞治疗、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检验检测、CXO、医药流通等领域的企业,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还为星智云开牵线搭桥,与众多上下游企业建立联系,与潜在客户深度沟通,拓展业务渠道。

“目前我们打造了一支140余人专兼职技术经理人队伍,已接洽全国高校68家,遴选医药成果1123项,入驻项目31个,与各地高校合作建设15个校地共建创新体系。”吴昊介绍。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未来,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将持续发挥科技中介作用,进一步加强与高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双向奔赴,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中国南京药谷”的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