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新月 文/摄)6月28日至7月1日,来自美国高校、企业的34位青年代表,跟随“国际青年中国行”的脚步走进江苏南京。在29日下午,他们来到南京大学,与来自外国语学院、南京赫尔辛基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学院的29名学生展开交流。
据了解,本次交流座谈活动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南京大学主办,主题是“中美青年引领世界——走向联系更加紧密的可持续的未来”。“国际青年中国行”是“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框架下开展的机制化交流活动,旨在通过邀请国际青年到中国各地走访,深化对华了解,增进彼此友谊,促进共同成长。
交流现场,中美青年们以小组讨论和分组汇报的形式,共同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等彼此感兴趣的话题。
气候变化作为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小组讨论中,青年们分享和讨论了各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时的首要任务、深化国际合作的有效措施、未来中美两国应如何更好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治理协同效应等话题。他们表示,中美气候合作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大意义,能够为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有益借鉴。
青年们还探讨了东西方文化的共同之处、活态遗产的概念内涵、科技赋能非遗传承和创新发展等话题。美国马里兰州世纪高中毕业生邹瑞文分享了他对新技术赋能非遗创新发展的思考。他认为,现代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实现非遗主动式传承创新。“新媒体技术可以激发中外民众对非遗的关注兴趣,让非遗在网络平台上变得触手可及。”他说。
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副总编辑刘云云表示,希望今后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中美青年展开对话、深入交流、增进友谊,传承中美友好,深化理解互信。
南京大学国际化工作处副处长胡捷鼓励青年们互留联系方式、多交朋友。她表示,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欢迎各国学生来南大学习、深造。
交流结束后,中外青年们共同体验了中国国家级非遗项目漆扇制作。以漆为媒、以扇为纸,将调制好的色漆轻轻滴入水中,随着扇子在水中缓缓搅动,水波荡漾间,扇面呈现出独一无二的图案,这种开盲盒般的体验让青年们发出阵阵赞叹。
美国杨百翰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大四学生哈利特·帕金森对本次南京行满怀期待。从小学习中文的她计划明年申请来华留学的研究生项目,南京大学就是她的目标院校之一。“我很喜欢南京这座城市。这里风景特别好,市井烟火气与现代时尚感交织在一起,引人入胜。”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