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听障生高考的8名考生,已全部被心仪高校录取!”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获悉,部分考生已收到录取通知书。该校副校长周嬿告诉记者,学校自1995年正式创办职业高中,为听障学生搭建升学和就业平台,其中高考方向开设绘画和计算机应用两大热门专业,至今已有348名听障学生考取心仪大学。
△今年,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8名学生参加2023年全国残疾人单考单招,其中五校联考的考点设在郑州师范学院。
听障生高考考什么:科目类似,难度相对低些
跟全国高考不一样,听障生的高考走的是“单考单招”,由有资质且为听障群体开设专业的高校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录取。比如: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是我国第一所面向聋人的高等工科特殊教育学院,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三个专业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等五个“全纳”专业,被誉为“听障生的清华北大”。
“原则上来说,只要考试时间不冲突,学生可报考多个学校,有多次考试机会。”刘婷华是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高三毕业班班主任,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今年4月,全国普通高招聋人单考单招首次实行五校(即郑州师范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滨州医学院)联考,8名学生与全国1378名听障生一同参加了考试。
刘婷华说,考试范围跟正常高考类似,语数英三门必考,学计算机选考物理,学美术选考素描和色彩,不过英语考试是没有听力部分的。另外,难度肯定是要低于健全学生高考,比如英语词汇方面,听障生一般以健全生的中考词汇为基础,大约在2000个词汇量左右,再加上小部分的高考词汇。
“个别学校还会要求面试环节,并要求面试和笔试都通过才能被录取,所以个别考生还要同步准备面试环节。”刘婷华直言,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听懂老师的问题,还要求有一定思维能力,并且准确发音和表达,这应该是对听障生的最大挑战。“我们学校8名考生中,只有1名报考了有面试环节的重庆师范大学。”
练口语和背单词,学霸考生都说难
刘婷华所说的这名考生名叫孙烨飞,是一枚妥妥的学霸。今年的五校联考,他总分排在全国第11位;重庆师范大学单考单招中,他排在全国第一;同时被天津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5所高校录取。“联考就一次机会,所以我想多报其他学校,这样有更多机会上大学,所以报了有面试环节的重庆师范大学。”
“面试环节跟准备的题目完全不同,只能随机应变。”回忆面试的5分钟,孙烨飞说:“先是自我介绍1.5分钟,之后,现场有一个大屏幕,上面有很多数字,面试老师就让我选数字,每个数字对应一个问题,我记得抽到的问题是‘你如何看待社交媒体对聋人的利弊’,后来老师还问了我‘佩戴耳蜗能否做运动’之类的问题。”
孙烨飞表示,基本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认知做了回答。“社交媒体能帮助聋人开阔眼界,让聋人看到外面的世界,还能让聋人交到更多朋友,如果能正确引导使用社交媒体,一定是利大于弊。”“佩戴耳蜗的人,拳击、跆拳道等运动不适合做,另外游泳要做好防护措施,尽量不要让水进入到耳朵里,如果进到耳朵里可能会引起中耳炎、影响听力。”
“面试环节也就准备了两三天,功夫主要还是在平时积累。”孙烨飞坦言,自己发音不是很准确,所以经常找班主任刘老师模拟面试。刘老师会反馈能否听懂他的表达,另外刘老师还会教他如何逻辑清晰地回答问题。关于考高分的秘诀,他表示,自己会整理错题集,在考前十几分钟会对相应知识点做个复习。
考试科目中,哪一科最难?孙烨飞想了好一会儿,说:“应该还是英语,因为要背单词。”听障人士最熟练掌握的是手语;由于听力缺陷,大大影响发音,所以口语已很不容易;英语基本类似他们的第三门语言,再加上发音不准无法拼读,背单词就更难了。孙烨飞说:“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看着英文字符,死记英文字符。”
所有教学都绕不开阅读理解
听障学生在教学上,有什么不同和困难?班主任刘婷华表示,学校每个教室都有云塔系统,通过云塔扬声器播放,可以保证教室里每个位置的学生听老师讲课的声音强度都是差不多的;另外,给听障学生上课,老师需要口语和手语一同使用,“这可能是跟健全学生的课堂,最不一样的两个地方”。
“我教的是美术,但课堂上不仅要教素描和色彩的知识,经常还要停下来帮助学生做阅读理解。”这是什么意思?刘婷华告诉记者,某次课堂上,一道考题要求学生画一个奶锅,下面坐着的学生脸上浮现出不解的神情,原来他们是不知道奶锅是啥。所以,她只能停下来用手语给他们详细解释了奶锅这一名词,类似的还有高脚杯等等抽象名词。
刘婷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听障生,获取外界信息受到很大影响,学习困难肯定更大,这就要求老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对此,学校结合学生的报考意愿、个人能力以及报考学校要求,为每位学生制定“一人一案”,进行个性化辅导和备考。在高考前夕,还为学生开展了心理疏导,缓解学生紧张情绪,让其轻松上阵。
“我最后选择的是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孙烨飞用手语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我觉得高考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希望自己在大学期间能学到更多知识。毕业后,我想做一名特教老师,能用所学帮助更多听障人士,为他们搭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考研深造、就业创业,听障学生未来有更多可能
“还有一个好消息,前几年毕业的学生孔嘉伟今年研究生毕业。他是我们学校、应该也是无锡第一位听障研究生!”周嬿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学生孔嘉伟是2016年考取的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油画专业,后来2020年又连着考上了本校美术专业研究生,今年正好学成毕业。
△今年夏天,孔嘉伟从长春大学研究生院美术专业学成毕业。
孔嘉伟的微信朋友圈,就是前不久刚拍的毕业照,青春的笑脸上是对未来的向往。“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研究生阶段学习,让我学到了知识,开拓了眼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信。”他告诉记者,在他读大三的那一年,学校正好面向听障生新开美术专业研究生点,他觉得对自己来说是个好机会,便选择了继续读研深造。
△孔嘉伟毕业照。
听障学生的职业发展,绘画师是一大方向。宜兴人谢超美术专业毕业后成立了个人工作室,他的墙绘出现在大街小巷,给美丽乡村增添色彩。“从特殊教育学校考上长春大学学美术,再到后来自主创业,我觉得是特教体系给了我机会,让我不仅能自食其力,还能实现梦想。”
“至于未来,我相信还会有更多职业会被听障学生‘解锁’。”周嬿指着今年的录取红榜告诉记者,从事特教十多年,除了绘画、美术、计算机、特殊教育等常规专业外,口腔医学技术、文物修复与保护等都是第一次出现在录取专业之中。“可见随着特教体系的逐步完善与健全,听障学生可选择面更大,让其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会越来越大。”
现代快报+记者 陈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 李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