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庄剑翔)渐渐由春入夏,空中飞舞着的小虫子也跟着多了起来。这些小飞虫,大多数是蚜虫和粉虱,且因为光色趋性,它们更喜欢黄色的物体,这也导致穿着黄色衣服的人们更“吸虫”。4月21日,现代快报记者对动植物、昆虫专家进行了采访,揭秘小飞虫在春夏之交活跃的原因。
近期在空中飞舞的小虫子,主要是蚜虫和粉虱,以黄色绿色和黑色为主。现阶段,蚜虫占绝大部分,到了九十月份,粉虱将成为“主角”。原扬州大学园艺与植保学院教授、博导祝树德介绍,小飞虫的多少,与天气情况密切相关。近期扬州气温比较高,这样的天气条件让它们更加活跃。
同时,“转移目标”也是空中小虫子变多的原因之一。“随着气温升高,冬季作物变老,小虫子开始转移了,主要是蚜虫。”祝树德介绍,蚜虫种类很多,比如扬州常见的有桃蚜、榆四脉绵蚜、栾多态毛蚜等,“不管哪一类蚜虫,都有无翅蚜和有翅蚜两种形态,当蚜虫需要迁徙转移时,蚜虫就长翅膀成为有翅蚜。”
蚜虫长翅膀后,就会从冬季作物上转移到新叶更嫩、汁液更丰富的春季作物上。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骑车途中能“撞”上蚜虫。
同时,蚜虫的眼部结构对黄色非常敏感,这被称为光色趋性,因此大多数蚜虫喜欢黄色的物体。因此,穿着黄色衣服的行人更加吸引蚜虫。
“现在,人们利用昆虫的光色趋性发明了黄色粘虫板,以此来减少农药的使用,让食品更加安全。”祝树德介绍,蚜虫防治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大自然有着最好的防治方法:降雨。只要来一场雨水,很多蚜虫就“消失”了。而人工防治蚜虫,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提前预防,可以将药物注入树木体内,蚜虫取食后就会“中毒身亡”,这一方法也可以有效减少农药的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