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苏宁)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9月28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省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江苏省残疾人保障条例》执法检查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反馈报告。在残疾人教育、就业、救助等各个方面,江苏一直在发力,不断提升残疾人幸福感。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以来江苏募集助残资金2455万元惠及30500人。
每年将残疾人相关工作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重点保障
江苏坚持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各级政府工作大局,纳入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十四五”民政事业、公共服务、卫生健康、特殊教育、体育等发展规划,专门出台《江苏省“十四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安排,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每年将残疾人相关工作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重点保障,2022年大力推动“新增残疾人托养1.3万人”和“孤独症儿童基本康复服务全覆盖”两项实事,细化目标和实施方案,加大督办落实力度,不断提升残疾人幸福感。
江苏还积极培育社会助残组织、发展公益助残项目,各级残联与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社会慈善组织密切合作,为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今年以来,共募集助残资金(含物资折价)2455万元,惠及残疾群众30500名。
2025年各设区市建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
大批残疾人通过教育,获得赖以生存的技能。在残疾人教育方面,江苏强化教育部门主体责任,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积极发展学前儿童特殊教育、普及残疾青少年义务教育、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健全送教上门制度,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优化特殊教育资源布局,支持学前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创建成为定点康复机构,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园;加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力度,力争到2025年各设区市及常住人口达20万人的县(市、区)建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推动各地办好听障、视障学生普通高中班和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依托中等职业学校设置职业教育融合资源中心,各特殊教育学校设置职教部(班)等。
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按比例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
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正在实现就业、创业的梦想。江苏也大力推出各类举措。6月29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社区就业岗位就近就地就便优先安排残疾人,突出发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示范引领作用。
同时加强改进就业创业服务,坚持帮扶与扶志扶技相结合,大力落实《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21-2025)》,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积极引导残疾人提升技能。结合残疾人特点,创新方式、丰富内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精准开展“菜单”式培训和定岗定向培训;注重开展网店、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技能培训,推广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深化残疾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统工艺技能培训等。
今年以来全省新增残疾人托养服务11413人
针对残疾人特殊性、多样性需求,江苏进一步构建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建立健全民政、教育、卫健、残联等部门信息共享和特殊困难残疾人发现救助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和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特困供养以及监测帮扶范围,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普遍纳入医疗救助,落实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单人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推进需要长期照护残疾人护理险、残疾人商业综合保险全覆盖,切实推动残疾人各项保障制度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制度有机衔接,确保应纳尽纳、应保尽保。
同时加强托养照护。推动建立重度残疾人和精神、智力残疾人终身照护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全省已新增16—59周岁无业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11413人。
(编辑 谢静姝)
- 江苏
- 2022-09-28 18:55:30
- 江苏
- 2022-09-28 18:54:30
- 江苏
- 2022-09-28 18:49:41
- 江苏
- 2022-09-28 18: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