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从传统电商“转战”直播带货,这群年轻人在“新赛道”上努力奔跑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陈文欣 记者 庄剑翔)如今,每年的6月18日已经成为人们的“购物狂欢节”。在扬州市仪征市大仪镇的河北民族村,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多年来从事着电商行业,“618”这样的机会自然也不会放过。

走进他们的厂房或家中,一堆堆摆放着等待发货的商品显示着这段时间的火爆程度。这些年,头脑灵活的年轻人们嗅到了发展新模式,从传统电商“转战”直播带货,新气象让这个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充满了活力。6月17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河北民族村,采访了这一群奔跑在“新赛道”上的年轻人。

△ 王成鑫的流水线在加紧备货

“备战”三个月,这个“90后”电商打拼出自己的产业

“我们三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准备了。”说起如何“布局”,1993年出生的大仪本地人王成鑫侃侃而谈。他做电商已经很多年了,目前的主打产业是玩具和遥控器。在村子里,他是做得好的,有自己的厂房、供应链等等,这一切,他打拼了五六年。

为了今年的“618”,他在三月份就开始选定好“爆款”——万能空调遥控器,在平台上开始冲量、打口碑。而从6月1日开始,他每天都只能睡到5个小时左右。“从早晨7点醒了就来工厂,忙到晚上回家还要继续在电脑面前处理相关的事情,夜里一两点才能睡觉。”他的遥控器工厂有20多人,电商团队有40多人,粗步估算,这一次的整个“618”期间营业额能达到数百万元。

早在学校的时候,王成鑫就展露出了自己的经商头脑。他从网上购物中看到了商机,加上大仪距离遥控器大镇——安徽天长秦栏仅仅一桥之隔,天时地利有了,自己便“下海”做起了“人和”。

多年的打拼加上年轻人灵活的头脑,让王成鑫几乎抓住了每一次机会。2021年,他开始试水直播,整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生意红火,他却不藏私,无偿将经验分享出去。“别人找我,我都一对一地教,不收学费。没货源的也能从我这拿,要是当地人,发货还可以按我谈下来的运费寄件。”王成鑫说,找他学经验的全国各地都有,仅当地就有30多个徒弟。

△ 吴斌在准备自己的直播内容

“转战”直播,他“苦并快乐着”

在王成鑫工厂向西不远处,是他的同学吴斌的家。2012年开始,吴斌也做起了电商,主营玩具。如今,他在平台上的小店拥有6000多名关注者,疫情期间,他也开始走进直播间,自己做起了“带货主播”。

“还是很有效果的,有时候一场直播下来,能卖好多单。”一开始,吴斌每一场直播要五六个小时,身体有些吃不消,后来就改成了一次播两个小时,效果也有了,人也不会太累。纵使是这样,他说话的声音还是有些沙哑。“一开始什么都不会,就自己学,现在有时候直播前还要演练一下。”


△ 吴斌的直播间

为了直播,吴斌将自己家的小卧室进行了改造,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根手机支架,简单的布置就撑起了自己小小的直播间。在他的电脑桌上,还放着药品。“一场直播下来,人是很累的,我每次都是晚上八点到十点直播,下播后要在沙发上躺上一个小时才能缓过来,声带也经常发炎,需要吃药。”虽然很辛苦,但是吴斌却觉得十分充实快乐。

十年努力下来,吴斌拥有了自己的房和车,还带动了母亲和妻子加入其中。“以前我在工厂里面上班,后来听工友说可以做电商,于是我就转型了。”吴斌回忆,现在做电商更适合自己,生活也更有盼头。“618”期间,他也从圈子里收来了很多货,摆放在自家客厅里面,准备当天在直播间发放一些福利,“凑个热闹”。


△ 吴斌在备货

肥沃土壤让这个“电商村”良性自由发展

河北民族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肥沃的政策土壤,造就了这个“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村子地处苏皖两省交界,总户数628户,有80多家电商,从事电子商务及相关业务人员超1500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85后”“90后”。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河北民族村变身“电商村”,最早要追溯到2010年。当时,村里看准了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投资建设电商城产业楼,吸引快递公司和电商企业入驻并实施政策扶持。同时,开办电商业务知识培训班,邀请高校专家讲解当前电商相关政策和优惠,普及电商运作流程,为创业者培植一方沃土,正式投入了电商经济的浪潮。

如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好学的年轻人们紧跟时代潮流,纷纷投身到了直播当中。为了电商产业的良性发展,村里可谓动足了心思:联合司法部门对电商从业者进行普法、设立鼓励奖项激励“销售大户”、成立创客中心让大家互相交流……既积极帮助,又不过多干预。用村党支部书记张得祥的话来说:“我们给大家土壤,让大家自由良性生长。”

(编辑 王娟)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