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苏州大学学子启动“蓝海引擎”,助力海洋强国梦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张东润 记者 高达 实习生 徐晓安)海洋波浪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蓝色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分布广等优势,其有效利用将为 " 碳达峰、碳中和 " 的绿色发展之路提供有力支撑。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苏州大学就有着一支致力于收集海洋 " 蓝色能源 " 的团队,其研发的海洋 " 蓝色能源 " 收集器,可将海洋波浪能加以俘获、转换和储存,即使微小波浪也能实现高功率电能输出,为海洋装备提供持续稳定的能量供给。



这项直径仅 12 厘米的 " 新科技 " 来自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蓝海引擎 " 学生科研团队。团队负责人汤添益介绍:" 我来自港口城市,对海洋有着特殊情怀,近年来,以石油和金属为主的海洋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清洁可再生的波浪能源开发可以让我热爱的大海变得更美丽。" 整个团队在研发波浪能收集的过程中,十分重视产品本身的生态价值,即环保性和可持续使用性。产品主体材质为可再生植物材料糖化、发酵后合成的聚乳酸,该材质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极大降低了能源部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产品可持续供能直至海洋装备自身破损,相较于其他供能方案,运输维护次数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污染也得到有效控制,对保障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大部分波浪能源收集产品普遍存在发电功率小、发电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缺陷,而 " 蓝海引擎 " 团队发明的超低频高密度波浪能源收集器解决了以上问题。其全球首创的非接触式磁力驱动技术使得传动效率保持在 95% 以上,颠覆性的质心可调结构实现任意波浪激励下的高效俘能,铱星通讯软件实现实时远程监测。这一系列 " 黑科技 " 都使得 " 蓝色能源 " 得以广泛应用,助力 " 十四五 " 能源低碳转型目标的实现。



据悉," 蓝海引擎 " 团队已和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等多家知名单位深入合作,应用报告证明该技术能有效延长各类观测平台的寿命,提高我国对海洋环境变化的预测能力。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朝辉说:" ‘蓝海引擎’产品体积小更易集成,输出功率是其他产品的 2 倍以上,让我们实验室投放的海洋装备的 5 年观测成本降低 70 万元左右。"

自 2019 年成立以来," 蓝海引擎 " 团队攻坚克难,多次前往黄海、太平洋、南海等海域进行产品测试,经过不断的技术迭代,成功研发出波浪能源收集器的第三代产品,目前相关技术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7 项(授权 4 项),发表 SCI 论文 5 篇,并通过科技查新认证技术全国首创,同时与青岛三系海洋科技、青岛百舸海洋科技等公司签订 160 套的战略合作意向协议。汤添益说:" ‘蓝色能源梦’让青年学子以奋斗之青春践行海洋强国之誓言,我觉得自己就是这浩瀚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助力海洋强国之梦乘风破浪驶向深蓝。"(苏州大学供图)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