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江苏援沪方舱“大白”的一天丨24小时守“沪”,舱友早日回家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现代快报讯  近日,上海浦东的临港方舱医院有多批舱友康复出院。看着舱友们回家,江苏省援沪医疗队队员、90后护士戴梦雅也觉得特别欣慰。在方舱医院支援的这十多天里,她每次上班都是在忙碌中度过,虽然辛苦,但她和其他援沪“大白”一样,心中都有同样的信念:24小时的守“沪”,与病毒抢时间,大家一定会打赢这场硬仗。

凌晨的临港方舱里,只有护士轻柔的脚步声

戴梦雅是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二科的一名90后护士。如今,她已经适应了这里全新的工作环境和流程,工作班次24小时滚动轮流起来。起床的闹钟从凌晨2点到夜里10点20分,遍布全天各个时间段。



△戴梦雅

4月13日,她轮值的班次是凌晨4点到上午8点。凌晨2点10分,她起床洗漱。凌晨3点,天依旧黑乎乎的,载着医护人员的大巴从住地出发,路上要20多分钟。方舱临近海边,远远望见矗立的风车,他们就到了。



凌晨3点50分,戴梦雅到达了护士站,进行交班。这是方舱里最安静的时刻,护士站亮着灯,医护人员压低声音,忙碌着手上的工作。和上一班的同事交接完工作,他们梳理交班内容、清点物品器械、查看医嘱……护士站外,300多名隔离舱友还在睡觉。



早晨5点,戴梦雅开始巡视病房,她特意放轻脚步,不愿打扰舱友休息。此时,方舱里只能听到她走路时防护服摩擦产生的沙沙声。她身上斜挎着自制的“百宝袋”,里面装着纸笔,用来记录遇到的问题和诉求,还有N95口罩、手套等应急物品。



前两天下班回到住地后,想到医护的防护服没有口袋不方便,她就自己动手做了一批小背包,上面还手绘了卡通图案,给医护人员和舱友们加油打气。

方舱里的夜班病房也会遇到突发情况。凌晨4点多,一位老奶奶突然腹痛,神经内科的张雪婷医生迅速赶到,给她做了心电图,量了体温,测了血压,一切正常。为了给她缓解疼痛,戴梦雅给她按摩了穴位,好在后面没有什么大碍。

给读高三的舱友安排自习室

5点半,朝阳初升,临港方舱也逐渐苏醒。戴梦雅和同事们忙着核对采样管和信息表,另一边,志愿者们正在给舱友们提供“叫醒服务”。6点要开始做核酸了。



满舱时中大医院接管的这个区域住了352人,像一个小型社区。这里住的都是无症状感染者或者轻症患者,日常的相处中,大家都亲切称呼彼此“舱友”。一些热心的舱友自发报名成为了志愿者,也就是“区长”。大家共管共助,帮助老人填写信息、发放餐饭、维持秩序,同时了解舱友们共性化的需求,统一反馈给医护人员。



这种方舱运作方式,让医护人员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医疗事务上。紧挨着护士站的是高危区,这里住着需要重点关注的病人,他们有一些基础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也有肿瘤患者。近距离安置,医护人员可以及时赶到处置。早上查房的时候,戴梦雅给几位重点病人测了指脉氧,指标还不错。

在这个小小的“社区”中,还设置了一间自习教室。舱友中有一名高三的学生,医护人员觉得要给他安静学习的氛围。巡查病房时,护士有时会督促他学习,“刚刚进去小伙子在床上偷偷玩游戏,让他下床了,找了一把椅子,坐着学习。”工作群里还有医生询问,要不要给他打印了试卷带进舱里。



护士站外面设置了一面心愿墙,舱友们可以把自己的愿望或者想法写上去,而心愿墙上可爱的卡通图案正是戴梦雅手绘的。“想喝可乐”“大白你们辛苦了”“疫情早日结束”……墙上满是便利贴。上面还粘了一束粉红色的“花”。戴梦雅记得,这束花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子制作的。巡查的时候,医护人员会问她要不要吃酸奶和水果。出舱前,她就地取材,用卷纸做成了花束。送到了护士站,还写了一张小卡片,画了一个爱心。卡片上写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我们看见了您们的无私付出……”



戴梦雅说,每次经过心愿墙,心里都觉得很温暖,也更加充满了干劲。

出院6264人,“愿更多的人能与家人相聚”

4月1日从南京出发,如今戴梦雅已经离家半个月。4月13日,又一批舱友出院了。上午8点,戴梦雅没有回住地,而是换了一套防护服,为舱友们的离开做准备工作。上午11点多,带着舱友们排队向外走,她回头喊:“大家跟上,我们回家啦!”



送完舱友们,已经是下午1点多,超长待机了一天,她却没感到疲惫。“不仅他们开心,我们也很开心,所做的一切都很值得。”戴梦雅说道。

戴梦雅这两天回到住地后,都忙着给舱友们制作答疑小漫画。“除了防疫知识,就是舱友们最关心的问题:出院时红码怎么转,达到什么标准才能出院,怎么做才能快点出院。”其实,尽快治愈出院,不仅是舱友们的愿望,也是医护人员的愿望。“希望更多的人能与家人相聚。”



戴梦雅是一名共产党员,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去年南京、扬州等地发生疫情的时候,她都第一时间报名去抗疫一线,但此前中大医院派出的医疗队以重症医学科为主,作为心内科的护士,她一直都没选上。这次上海的方舱需要全科的医护人员,和其他同事一样,她再次报名请战。而这次中大医院派出的医护人员,有19名曾经参加过南京的抗疫。中大医院副院长黄英姿2020年曾担任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救治专家组组长,这次也再度上阵,是江苏省援沪医疗队方舱队副队长。

在上海浦东临港方舱医院,2147名江苏援沪医护人员接管了这里一半以上的片区,约7300张床位。这些医护人员来自省属5家,以及南京、苏州、南通、无锡、镇江近200家医院。其中超过半数的医护人员有支援湖北或者省内抗疫经验。比如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党委书记鲁翔,2020年是江苏支援黄石医疗队领队,这次担任江苏省援沪医疗队副总领队、江苏省援沪医疗队方舱队队长。

截至16日24时,江苏省援沪医疗队方舱队接管病区累计收治患者11806人,转至定点医院38人,出院6612人。

现代快报+记者 王益/文  郑芮/剪辑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