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开了抗排异药物寄往外地,这伙人虚报剂量骗取医保基金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边圆圆 袁媛 周颖 记者 庄剑翔)有群众发现,扬州有人在医院门诊开了抗排异药之后,通过快递寄往外地,这一行为十分反常。警方接到报警后深入调查发现,有人虚构实际服药量,留下自己需要的剂量后将多余的部分低价卖给收药人。而这样的事情,参与者有数十人。最终,团伙33人落网。

△庭审现场

近日,由扬州市邗江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这起骗取医保基金案宣判,其中,7人被判刑,并各处2万元至1.5万元不等的罚金;15人被单处1万元至2000元不等的罚金。该案系公安部开展“昆仑2022”专项行动以来首批挂牌督办案件之一。

一张快递单牵出一条药品交易链

2019年4月,扬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接到群众举报:“有几个肾移植病人在扬州某医院门诊开了抗排异药之后,通过快递寄往外地。”

这引起了工作人员的重视,这些患者为何会将自己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寄到外地?经调查后发现,就在几天前,由社保中心认定为“肾移植后的抗排异治疗”门诊特殊病种病人的小赵从扬州某医院凭医保卡购买了相关抗排异药品。之后,小赵的身影便出现在了医院附近的一个快递站点,他寄出了一个标识为“药”的快递包裹。这个包裹于次日在安徽马鞍山被签收。

扬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认为,小赵可能在倒卖用医保卡购买的药品并从中获利,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循线揪出收药人小光等9人,又通过小光等人倒查出了包括小赵在内的33名卖药人。

小赵交代,2017年12月,他做了肾移植手术。术后需要服用多种抗排异药,每个月花费几乎都在万元以上。而有了医保报销之后,他仅需自费2000元。术后住院治疗期间,小赵在医院公厕内看到一张高价收药的小广告,便悄悄把广告卡片收了起来。

出院后,小赵联系上了收药人,在对方的指导下,小赵拿着出院时医生开具的处方单,前往扬州某医院开药。

一开始,小赵需要按照该处方单上的药量服药,之后的每个月,他都会前往南京某医院复查,医生会根据他体内药物浓度的变化与病情变化为其开具新的处方单,用药量也逐渐减少。

但是,小赵并没有将用药量的变化告知扬州医院的医生,而是一直使用当时出院时的那张处方单,虚构实际服药量。拿到药后,他只留下自己实际需要的量,多出来的部分,转手就以低价卖给了收药人。

从2018年初至2019年7月,小赵通过这种方式非法获利3万余元。在此期间,小赵还帮助其他病友与收药人搭线,32名患者纷纷加入了倒卖药品的行列,在上海、江苏、安徽等地骗取医保基金75万余元。

诈骗金额按照有利于犯罪嫌疑人原则核定

2020年9月,公安机关将33名犯罪嫌疑人以诈骗罪移送扬州市邗江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小赵等人向检察官辩解其主观无法决定服药量,没有诈骗的主观故意且诈骗金额认定有误。

承办检察官通过自行补充侦查,向2名肾移植专家了解肾移植病人服用抗排异药品的一般情况等信息,并调取了相关犯罪嫌疑人在医院肾移植术后的检查记录和报销情况,从而推定各犯罪嫌疑人应当明知其各自的实际用药情况。对于诈骗数额的认定,在无法排除嫌疑人第一次出售药品时主观上已形成有非法骗取医保基金故意的情况下,按照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原则,扣除各犯罪嫌疑人第一次出售药品的数额,乘以医保报销的比例,即为最终诈骗金额。

最终,承办检察官共核减公安机关认定的33名嫌疑人诈骗金额12.1万元,其中小江、小钟金额核减至6000元以下,不构成犯罪。

考虑到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33名犯罪嫌疑人多为肾移植患者,身体状况较差,因病致贫,没有谋生的本领,拟对诈骗数额未达构罪标准的2人依法作出绝对不起诉决定;对主观恶性较小,有自首、坦白、认罪认罚等法定从轻、减轻、从宽情节的9人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对诈骗金额在1万元以上的22名嫌疑人提出缓刑或者单处罚金的量刑建议。

2020年12月31日,邗江区检察院依法以诈骗罪对小赵等22人提起公诉。近日,邗江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并当庭宣判,认定被告人小赵等22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多次利用医保骗取社保医疗基金,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采纳了检察机关全部量刑建议。同时,邗江区检察院以非法经营罪对小光等9人提起公诉,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