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2022年首轮区域性污染为啥这么严重?且看权威详解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自上周以来,2022 年首轮区域性污染过程来袭,阴沉沉和灰蒙蒙的天气,让阳光 " 隐藏 " 了起来。继霾黄色预警后,江苏省气象台 10 日 09 时 34 分升级发布霾橙色预警信号。根据预报,1 月 10 日,区域受冷空气和上游污染传输影响,江苏中北部轻至中度污染,局部重度污染,南部以良为主。这轮污染过程为啥这么严重且持续久?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密切跟踪本次污染过程发展,并解读污染成因。



△ 江苏省气象台 10 日 09 时 34 分升级发布霾橙色预警信号

据悉,2022 年 1 月初,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长时间的不利气象条件,PM2.5 污染过程已持续近一周。截至 1 月 9 日 20 时,中东部地区共 35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出现重污染天,PM2.5 日均浓度峰值为 240 微克 / 立方米(宝鸡,1 月 6 日);PM2.5 小时浓度峰值为 276 微克 / 立方米(咸阳,1 月 6 日 5 时)。

关于这轮污染成因,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分析,与近期工业排放和静稳高湿天气密切相关。

首先,近期工业源活动水平维持高位,进入 1 月后钢铁、水泥等行业排放增长明显。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分析显示,从 2021 年 12 月下旬到 2022 年 1 月上旬,电力行业氮氧化物(NOx)排放量总体呈缓慢上升态势,钢铁、水泥等行业 NOx 排放量也较 2021 年 12 月中下旬有所增加。

同时,静稳小风天气造成污染物的持续累积,高湿条件促进二次颗粒物生成和吸湿增长。1 月 3 日起,华北平原南部、关中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等区域近地面风速降至 2 米 / 秒以下,局地出现风场辐合现象;华北平原、关中地区混合层高度下降明显(不足 500 米),部分城市出现贴地逆温现象,大气扩散条件较差。中东部地区出现高湿大雾天气,华北平原中南部、长三角北部等地出现能见度不足 200 米的强浓雾,局地能见度不足 50 米。

在此气象条件下,污染累积并快速转化。其中,重点工业行业、燃气锅炉和柴油车排放的 NOx 及其二次转化是造成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此轮污染过程何时缓解?还需要冷空气来强力清扫。根据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长三角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预报,10-12 日,中东部地区空气质量将逐渐改善。11-13 日,区域受高压控制,中北部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南部以良为主。不过,16 日前后,可能出现新一轮污染过程。14-16 日,区域从受高压控制转为低压槽影响,中北部从良至轻度污染转为轻至中度污染,南部为良至轻度污染。

受冷空气影响,江苏 10 日下午及夜间将迎来弱雨雪天气。下午到夜里沿淮和淮北地区阴有小雨转小雨夹雪或小雪,其它地区阴有时有小雨。另外夜间伴随冷空气南下风力逐渐增大,困扰江苏多日的霾天气将逐步消散。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