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阿里亚/文 顾炜/摄)“中国天眼”望远镜模型、第一批国产电影放映机、南京长江大桥施工用的潜水头盔……2021年12月31日,全国科普日优质主题展览全国巡展之“科创百年——建党10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在南京科技馆开展。展览汇集了40 件(套)展品,带领观众重温百年科技之路。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该展览将持续到2022年3月13日,免费对市民开放。
涨知识、开眼界!国之重器集中亮相
天文学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在“地无三尺平”的贵州深山中,一代代科学家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最终成就了这台世界领先地位的望远镜。
长得像一口“大锅”,“大锅”四周有六个电塔……展厅中有一件“中国天眼”的模型,虽然小,细节却非常真实。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中国天眼”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它的主要任务是观测脉冲星。截至2021年3月,它已发现300多颗脉冲星。
2021年转瞬即逝,“祝融号”即将在火星迎来第一个跨年夜。据悉,“祝融号”火星车上的“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和火星环绕器上的“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这两台光学系统由中科研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所研制,相当于火星车上的“千里眼”。在展览中,你就可以看到它们。
你还记得吗?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展厅中的神舟五号返回舱互动装置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大屏上有“航天英雄杨利伟”“返回舱返回过程”“返回舱内部结构”三个按钮,点一个按钮播放一个相应的视频,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此外,嫦娥五号着陆器、“胖五”和它的兄弟姐妹、北斗导航卫星等诸多模型齐亮相,为展览增色不少。
南京诞生了这么多个第一,你知道几个?
老式放映机作为过去放映电影的物件,已经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你好奇它长什么样子吗?展厅里就有一件。正方形的身子,黑灰色,带着满满的岁月印迹。
“这是由南京电影机械厂于1952年生产的第一批国产电影放映机。”展览负责人介绍,中央电影局南京电影机械厂是当时中国唯一一家制造电影器械的国营工厂,1952年初由长春迁来。工厂安装了一批捷克等国进口的机器设备,开始边建厂边研制产品。
经多次攻关试验,该工厂终于成功研制出片爪、激励镜头等放映机重要部件,并于1952年6月30日成功生产出第一批国产电影放映机。
除了电影放映机,展厅中还展示了很多“南京的第一”。1949年12月1日,南京研制出第一只国产电子管;1958年4月,中国第一只黑白电视显像管由南京灯泡厂试制成功;1965年1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的科研人员相继发现了两颗彗星“紫金山1号彗星(62P)”和“紫金山2号彗星(60P)”,这是由中国人首次发现并给予命名的两颗彗星。
南京长江大桥是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设计建造并基本采用国产材料的特大型桥梁,素有“争气桥”之称。作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仿佛凝聚时空一般,承载着厚重的时代记忆。南京长江大桥实物模型、桥梁构件及铆钉、原大桥局第二工程处一队潜水班用过的潜水头盔……这些展品带领观众回到半个多世纪前,还原了那一段大桥记忆。
- 江苏
- 2021-12-31 20:04:38
- 江苏
- 2021-12-31 20:03:24
- 江苏
- 2021-12-31 20:02:19
- 江苏
- 2021-12-31 19: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