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陈曦)10月31日,第七届“青春文学奖”评选结果揭晓。破瑞的《光晕》、加主布哈的《雪又下了一整天》、刘嘉仪《猫头鹰的冰山角之夜》分别获得长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奖、散文奖第一名,天津工业大学的喜郎获“年度十大校园诗人”第一名。
“青春文学奖”以扶持年轻人、鼓励大学生创作为己任。本届获奖者平均年龄25岁,年龄最小的20岁,有的获奖作品还是处女作。从获奖者的专业分析,此次征稿,除了吸引大量中文专业学生投稿,还吸引了美术、经济、园艺、海洋、农学等各专业的同学投稿,体现出多元化特征和青年学子对文学、阅读的热爱与勃勃生机。
“青春文学奖”的评选,始于1980年1月《青春》杂志发布的“青春奖征文”启事,由此拉开了青春文学奖的序幕。从1980至1984年,青春文学奖共评选了五届,第一届“青春奖”共评选出15篇获奖作品,获奖者有王安忆、徐乃建、董会平、贾庆军、梁左等。
后续几届获奖者的名字,很多仍为今天的读者所熟知,简嘉、肖复兴、韩东、梁晴、陈所巨、李小雨、梁晓声、苏童、张平、王心丽……时隔35年之后,“青春文学奖”于2019年11月重启。
重启的“青春文学奖”进行了大胆创新,体现出三大亮点:一是改刊评模式为社评模式,即向全社会进行原创征稿,并将征稿对象锁定为全球大学生华语写作者;二是新一届文学奖的目标,旨在“发掘写作天才,培养文坛巨匠”,在为汉语写作注入新鲜力量的同时,使奖项成为经典文学的策源地,成为了解和研究青春文学的编年史,通过文学赋能城市,使其成为南京这座“文学之都”原创精品和内容建设的一面旗帜;三是文学奖的重启得到了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16所全国重点院校的文学院、系、研究所和江苏省作协的大力支持,他们成为“青春文学奖”专业指导单位,为奖项的品质和作品质量保驾护航。同时,组委会还面向全国高校公开征集遴选了100位大学生大众评审,让同龄人自己评选自己喜爱的作品。
“青春文学奖”致力于发现文学新人。就拿1981年第二届“青春文学奖”来说,27位获奖者全部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校大学生有10人,如肖复兴,当时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学生,韩东正就读于山东大学哲学系,时年21岁,成为历届“青春文学奖”得主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第七届“青春文学奖”是重启后的第二届。自2021年元旦发布征稿启事以来,截至4月底征稿结束,共收到长篇小说65部、中短篇小说687篇、散文510篇、诗歌3124组,除中国大陆外,还收到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七个国家和地区19所高校大学生的投稿。经大众评审阅评、组委会复核以及马兵、丛治辰、李黎、甫跃辉、何平、张清华、金理、胡弦、傅元峰等9位终评导师全程匿名评审,最终评出长篇小说奖5名、中短篇小说奖5名、散文奖5名、年度十大校园诗人。此外,评出大众评审奖10名。
值得一提的是,第七届“青春文学奖”诗歌奖创新性地采用海选赛模式,安徽、甘肃、海南、河南、湖北、吉林、江苏、山西、天津及重庆由各地高校文学社团组织征稿及评选,经过海选(初选)及专家评选,除决出入围终评的作品名单,另外评出最佳人气奖、海选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省级十大校园诗人及优秀奖若干。其他区域作为综合赛区,大众评审匿名评审后,经组委会复核,评选出终评入围名单、综合赛区十大校园诗人及优秀奖若干。
附:第七届“青春文学奖”获奖名单、授奖词
长篇小说奖(5部)
1. 《光晕》(第一名)
破瑞 天津美术学院视觉文化策划与管理专业
授奖词:科学迁延人文,严肃议题附身于年轻写作者惯用的科幻类型。小说征用大量的视觉元素,空间上以繁沓而无尽的线条、螺旋、通道等,冷静而巨细靡遗地建构了一个冰冷、囚困的未来世界。小说有赋予文本以复杂文学性与深远意义的期许,并试图回答人类知识与文明发展是否能带来人类真正的理想未来。
2.《虫之岛》
梁思诗 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授奖词:在诡奇的想象和多视角交叉的叙事中,小说布设下庄严的思考:关于人性与神性、暴力与正义、原始与文明的辩证。这是一部体现了青年写作者野心和抱负的小说,它让人想到《蝇王》《黑暗之心》,虽然尚显稚嫩,但作者用寓言和象征去洞察人对自我本性的无知,并对终极拯救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3.《FINITE》
胡清雅 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
授奖词:集魔幻、纯爱和哥特等多重元素,整部小说可看作“一个巨大的、关于有限性的隐喻”。小说外壳勾连时下环保议题,攸关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对宇宙生态存续的关怀。小说涉及大量自然科学、经济学、哲学等,以此等知识杂糅填充幻想小说,使之在审美和价值层面冀望超越传统类型小说。
4.《隔云端》
张乐璇 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专业
授奖词:一个有关寻找、赎罪与成长的故事。情节绵密,语调温润,叙事工稳沉静,在不疏不繁间,作者致力于开掘出每一个人物人生选择背后的精神隐痛,并报以同情之理解和文化心理结构的观照,充满了人间情味。
5.《鬼才》
石厌倦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
授奖词:小说延续了中国古典世情小说的精髓,写作视角频繁转换而整体上不急不缓,绵密真实,有着较强的现实感。由此,这部作品已经摆脱了青年写作常见的终极追问和宏大架构,而显得更具韧性和耐力。
中短篇小说奖(5部)
1.《雪又下了一整天》(第一名)
加主布哈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专业
授奖词:一种彻骨的寒意,让小说里那场大雪给人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残酷感。作者基本能够使用复杂的叙事手段,呈现出性别关系与其它社会问题相互纠缠的复杂面貌,进一步证实了其出色的写实能力和令人期待的写作才华。
2.《长安万年》
陶誉丹 郑州大学世界史专业
授奖词:作品内附篇幅颇为可观的注释,其搜罗之勤、征引之博,足以夺人眼球。这一路写来,器物、官职、称谓、舆地、典章制度等左右并进,且与情节展开、人物经历交相配合,自然嵌入行文之中,既还原古色斑斓的唐末社会生活画卷,又渲染出引人入胜的悬疑氛围。
3.《青女》
苍梧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授奖词:《青女》的叙述双线并行,小说里人物众多,基本做到了各有声腔。情节与细节丰富,场景叙写生动而细腻。年轻的作者面对漫长岁月里如此众多人物的故事,叙述上颇具有耐心,也有足够的把控力,颇为难得。
4.《弹弓河边有个候鸟驿站》
萨送 陕西师范大学学科教学专业
授奖词:通过短小篇幅灵活处理“我”与诸多人物的关系,呈现出多样的走向与类型。人物与情节都统摄在保护野生动物的题材之下,但与题材的陌生性为作品带来的优势相比,更可重视的是作者在展开复杂人物关系时的耐心与恰到好处,以及叙述中时或流露的天真与机趣。
5.《狸花猫》
水笑莹 华东师范大学媒体与创意写作专业
授奖词:猫被公认为一种神秘而富有灵性的动物,它的形象显得更加魅惑。作品以“猫”为题,所触及的议题丰富多元,叙事手段繁复多变。作者于此表现出良好的文学素养和不俗的创作潜力,值得肯定。
散文奖(5篇)
1.《猫头鹰的冰山角之夜》(第一名)
刘嘉仪 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
授奖词;繁复的意象、意识流的笔法,让本文生发出瑰丽的色彩。作者效法英国作家J.A.贝克的《游隼》,用词语的迷宫搭建出文字的风景和思想的乌托邦。在物的凝视中洞穿哲学的缅想,在意象的描画中衍生出柔软的缠绕,使每个句子都散发出迷人光彩与绵长诗意。
2.《解构一片土地》
夏旭泓 南华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授奖词:作者不仅仅写出了自己对土地的失落,也代我们表达了乡愁。在叙事中有一种真实的语态,富有感染力。这种真实感来自一位有观察力和思考力的个体,有一种拒绝合唱或被代言的原生力量。
3.《扑棱蛾子死去的夜晚》
聂柏榈 吉林财经大学经济统计专业
授奖词:作品显示了个体对空间存在的凝视能力,写出了在观察和转述中显现的自身。作品中,创新的技术冲动和刻意显示出的“成熟”姿态,描摹了一种质疑先期抵达的普泛经验。叙事中塞填了一些杂乱的事物,这种杂乱感带来了新意。
4.《账本》
杨兆丰 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授奖词:一则透视现实的社会学报告。作者以生病的父亲作为叙述起点,在冷静质朴的叙述和刻意压制情感的行文中,以富有机趣的细节,进行反常规操作,重新审视谎言与真相,亲情与代沟的生命境遇,读来颇有加缪《局外人》的味道。
5.《渐行渐远的村庄》(组篇)
范圣艳 西华大学法学专业
授奖词:朴实无华的笔触和有节制的叙述,弥散着淡淡哀伤,既是一曲悲歌,隐含着想喊住什么的欲望,又清楚地让人意识到“走丢”“留不住”和“忘记”的现实,从而构成一首夹杂着温暖的安魂曲。
年度十大校园诗人
1.喜郎 天津工业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第一名)
2.陈浩杰 海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3.白海飞 太原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4.韩昊祥 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专业
5.韦苏根 南京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6.汗青 韩国牧园大学公共管理专业
7.余林东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
8.蒙志鸿 海南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专业
9.王远顺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消防指挥专业
10.刘璐 天津工业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大众评审奖(10名)
1.朱敬怡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2.陈晓可 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3.魏志宇 吉林艺术学院演艺策划
4.郑孙彦 浙江大学古代文学
5.李晶 河南大学学前教育学
6.贾梦伟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产品设计
7.张薇 西南林业大学会计学
8.陈洪珏 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
9.刘孟薇 武汉纺织大学中外服装与服饰设计
10.李宁 山西能源学院财务管理
(组委会供图)
- 江苏
- 2021-10-31 11:30:23
- 江苏
- 2021-10-31 10:56:28
- 江苏
- 2021-10-31 10:56:06
- 江苏
- 2021-10-31 09: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