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每周一星——冯勇



专刊题额:言恭达



每周一星——冯勇



冯勇,江苏灌云人,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苏省首届书法专业本科班,并获文学学士学位,师从当代著名书法家尉天池、马士达、陈仲明和周玉峰。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淮安市书协副秘书长兼书刻委员会主任,淮安市清江浦区书协执行主席,淮安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淮安市职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入展获奖情况

2020年10月被江苏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授予“百千万”工程优秀文艺骨干称号。

2020年获江苏省书法院提名全省中青年22名草书家之一

入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入展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

入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

入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

获淮安市重点文艺作品创作三等奖

第二届全国教师三笔字书法大赛中获毛笔字书法一等奖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书法展中获优秀奖














名家点评


书家冯勇其人

□  范咏燕


2015年,我与大学同学、书法家冯勇重逢,此时距分别已有20多年。

有时候见一位故人,需要“翻越三山五岳”,不是空间,就是时间。

见到冯勇,我脱口说道,你一点没变么。

往事之丝丝缕缕从茧子里抽出来,南师大随园校区里那一座历时越久而形象弥新的中大楼,于岁月深处漫射过来温暖的光,洞穿我们在离开以后的岁月年华。

冯勇是南师大第一届1988书法本科班学生,当年全省报考书法专业的1000多名考生中仅有12人荣膺其列。少年冯勇如何与书法邂逅结缘,并取得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的才情实力,我未得而知,但他在大学时代获得了长足的学养,却是后来不争的事实。书法班归于美术系,但书法作为汉文化传播的工具和载体,它的表达根植于语言和文学,哲学和美学,因此他的本科学业与中文系课程咬合在一起。我因此与他相识。

中大楼这幢民国建筑里,教室冬冷夏凉,墙面斑驳,课桌上折射的光景也同样呈现四季更迭,总有微弱泛白的阳光从东窗外树丛缝隙里散进来,这时便映照在青年学子冯勇身上。他的穿鲜红汗衫的身体埋在桌上摊开的陈旧报纸和土黄色宣纸里,绉折的字帖,废弃的习字纸,横陈的毛笔,墨迹零乱,断瓦残砖般堆砌在一起。这一幕以如此经典的场景在我的思维中完成重组并再现。

当年书法学子如冯勇与我们这些学文学或是新闻的青年男女最大的不同,是他的专业品性和修养令他时时游离闹市和喧嚣舞台的中央。因为内向羞涩的本性,我交游狭窄,因而会在寂寞人后遇见他——他是一和善憨厚之人,初看甚至有点小小的迂,处久了,就能感到他的调皮狡诘。来自灌云县的顽童冯勇,似乎从来就内心丰足而不惮于将自己的稚嫩呈现在他人,他带着与生俱来的热情和招人待见,在老一辈大师们倚靠的讲台前,在悠游的林荫小道上,在古籍浩繁的书房,孜孜以求,如饮甘饴,而他的坦荡、赤诚和无畏,为他书法人生之基储满了养分和水。 

我的半世浮生与书法的缘份仅限于观望,而非触摸,更不用说深究,但因此对它产生了图腾景仰——书家起笔创作,往往源于心性情绪,发韧于腰、颈、臂、腕、指之力,以一管狼毫起舞于纸。白纸,有限而阔大的空间,这时,黑与白,浓与淡,疏与密,疾与缓,起与伏,实与虚展开了对阵交融。书家在走笔的时空里,接天通地。

就如李白和杜甫对诗情文势的天然取舍,冯勇在篆隶楷行草独诸般字体一一临摹实践体验的旅途奔波后,对行草的节制与狂狷放浪用情至深。行草,宛如一片原生的草原,由他听任情感情绪张弛,时而策马而奔,时而浅吟低徊,由静渐动,蓄能成势,绵绵而奔涌不绝。

突然想起一个科幻术语“原力觉醒”,诗人、作家布列塔尼曾完整地阐述过这种超现实主义的美妙状态:挣脱了逻辑的束缚,进入多维度无限空间。

我有时在微信里看到他发于深夜或是凌晨的书法作品,这个时间节点提供给我想象这位同窗故人在一次酣畅淋漓的饮酒后来一次身体的舞蹈,一次纵情的歌唱,或是因为略久困于劳作后筋脉关节深处的吱吱作响:

“最近尽写小字了,忍不住草几张大的,舒服多了!”有一次他在微信里说。

幸福是心甘情愿全身心投入到一桩事情中的衍生产物,是副产品。这需要一种能力作为前提,这种忘我投入的能力基于一种天赋和修为。冯勇对任何一个走近他并试图表达仰慕之意的人,自得地说,书法非苦练,是乐学。他的幸运即源于此:降生于世,其随性执着,就比很多人更容易进入“好的生存状态”,这样的人所到之处,鲜花绽放。

浮沉在人群边缘的书家冯勇一如学生当年极其平易的接纳和融入的品性,很多个属于他个人的黑夜,在属于他个人的一间书房,会焚香写心经,有时沐手抄禅诗,有时写红木的“土豪折页”,有时将与一大帮美女游清江浦的照片发在朋友圈里。他参政议政,兴致勃勃地走访企业,在最热闹的集市铺开纸墨,为引车卖浆的父老乡亲书写春联。

不经意地,冯勇成为一个优游从容的“闲人”,这是个人与命运真实的相遇相处,也是很多人私下里的向往。

春天来了,他的长轴《春江花月夜》在一个午间送到我的手里,我将之徐徐展开在地板上。一瞬间,春江岸阔,水雾漫漶,花香盈动,月影婆娑。我在我不在,字里字外,彼此融化。

(作者范咏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宜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著有《瓶子里的沙》一书。)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