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让人看到了春的鲜丽、夏的浓郁、秋的清爽、冬的静谧,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如今,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靖江市多所学校跟着二十四节气开展教育活动,融合运用专家讲座、耕读文化、户外实践等方式,让青少年品节气之韵、传文化之美、享学习之乐。
滨江学校:聚焦节气主题,延伸阅读半径
二十四节气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也与传统文化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滨江学校以二十四节气阅读活动为抓手,不断推进二十四节气融入学校五育课程。
2月18日,学校开展了“雨水”主题阅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书本走向实践,在创作中了解节气知识,领略中华传统节气文化的魅力。学生在了解到“雨水”节气由来、物候特点、民俗习惯等内容后,用一双双巧手绘制出了一幅幅构思独特的“雨水”节气海报、手抄报、绘本等。当节气与图画融为一体,别有一番意境。阅读实践活动中,学校还鼓励学生主动走出家门,和春雨一起旅行,静心捕捉春雨里的家乡之美。
节气阅读作为滨江学校的主题阅读课程,至今已经开展了多期。滨江学校老师顾盛晟介绍,节气主题阅读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民俗的了解。在自主探索、动手动脑的阅读实践中,学生更加坚定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渡江实验小学:挖掘节气内涵,浸润耕读文化
2月17日下午,“乐学泰州·二十四节气”中外读书交流分享会“雨水”主题阅读活动在渡江实验小学举办。情景剧《跟着“雨水”游春天》是当天“雨水”节气主题阅读活动的重头戏,渡江实验小学的师生们独出心裁,以“春游”为主题,用情景剧的形式介绍二十四节气文化,讲述“雨水”节气的物候、花信、诗句等内容。
雨水至,春耕忙。“雨水”节气来临后,气温回升、降水增多、万物萌动,被称为“可耕之候”。2月21日,渡江实验小学将节气文化与学校劳动教育充分融合,顺势启动了校园春耕节,推动耕读文化入脑入心。启动仪式上,该校三年级学生齐颂《二十四节气歌》,在有趣的诗词游戏“农耕古诗我知道”中展开了吟诵农耕古诗词的竞赛活动。随后,在校长周灿彬的带领下,学生们动手育种,播种下这个春天的第一粒种子。亦耕亦读的教育让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获得身心的放松,并从中感受到二十四节气里的烟火气和风雅意。
季市镇中心小学:品尝节气鲜香,制作时令美食
“春日春盘细生菜”“春盘食菜思三九”,由古至今,用“春菜”卷起来的春卷因鲜、香、酥备受世人喜爱。每年立春节气来临,季市的大街小巷都会看到一款时令小吃——春卷。“春卷看是热门的民间小吃。最早,春卷源自古人‘食春饼’的习俗……”2月20日,季市镇中心小学社团课上,学生们变身小小点心师,在社团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学习做春卷。取皮、放馅、包裹、油炸……大家互帮互助,忙得不亦乐乎。
“学校一直在尝试将节气文化融入劳动教育,做到应节而生、因气而动、顺势而教。”学校老师田林峰说,今年,季市镇中心小学将结合学校劳动校本课程《跟着节气做美食》,带领学生探究中国节气文化的内涵,学习四季美食的制作方法,在感受四季食材之美的过程中,探寻节气、食物和人文之间的美妙联系。
新桥城实验学校:了解节气知识,探秘光阴故事
“‘雨水’节气里蕴含着怎样的时光故事,它又跟我们的生活究竟发生着怎样的具体联系呢?”2月18日下午,在新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礼堂内,新桥城实验学校52名少先队员开始了“雨水”节气的探索之旅。
当天,新桥镇“二十四节气传承与探究”系列活动总导师陆平为学生讲述了与“雨水”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结合“雨水”节气的由来,尝试探究这一节气相关联的天气变化、民间习俗、传统美食、相关农事等方面的知识。活动中,师生围绕和“雨水”有关的古诗词积极互动,充分体会中国节气文化的博大精深及“雨水”之美。
每到传统节气,新桥城实验学校都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新桥镇“二十四节气传承与探究”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二十四节气,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今年,该校还将采取校内与校外结合、学校少年宫与乡村“复兴少年宫”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气主题活动。(靖江市新闻出版局)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编辑:王婧
审核:尹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