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漫评:秋日“村”游新体验,焕新“诗与远方”盎然气象


图片1.png


  时值金秋,层林尽染,稻浪翻涌,田畴间写满丰收的诗行。各地乡村纷纷推出以丰收节、采摘体验、民俗文化展示等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吸引大量游客走进田园、感受乡韵。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已占据国内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农耕文化和民俗资源,为乡村经济开辟第二片“丰收场”,走出一条以旅兴农、以农促旅的可持续发展共富之路。

  以文化为沃土,擘画“村”游美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挖掘乡土基因,将历史遗存、传统乡村习俗转化为文旅符号。各地“出圈”的乡村,都有其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蕴,如,在江西婺源,“晒秋”是篁岭村的明信片,古徽州地区保留下来的乡村习俗,成为了游客们秋季游玩必打卡;在安徽宏村,将青砖黛瓦、马头墙与水脉、建筑、文化的完美融合演绎到了极致;在浙江乌镇,依托非遗文化,打造沉浸式江南水乡,让人们体验江南“小桥流水人家”之美。“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稻麦翻滚间感受文化遗存的韵味,其无可复制的生态与文化“颜值”,最终升华为乡村不可替代的发展“价值”。

  以创新为巨笔,饱蘸“农”情墨彩。如果说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根”,那么创新就是让乡村旅游“活”起来的“脉”。如今,“农业+”创新体验模式遍地开花,江南水乡锡山谢埭荡村拥有百亩芡实采摘园,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体验者”;浙江安吉县的万亩茶园,推出“茶旅融合”项目,从采茶、制茶到品茶,再到用茶渣制作香皂、面膜等,让一片茶叶衍生出多条产业链……体验创新让游客“走进来”,产品创新让游客“走出去”,“稻田咖啡”“玉米迷宫”“稻田画打卡点”等新场景层出不穷,让传统农田变成了“网红打卡地”;用红薯、玉米等农产品制作的文创盲盒、特色零食,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伴手礼,让“农”元素焕发新的商业活力。这种以创新激活农业资源的做法,让乡村旅游既保留了“农”的本色,又增添了“新”的活力,让“村”游真正实现了“可看、可玩、可购”。

  以多元为和鸣,共绘“兴”村万象。“村民开民宿,大学生返乡创业、企业注入……”多元化的参与,奏响“兴”村交响曲。不同背景的参与者,在乡村的舞台上碰撞融合,催生出丰富多彩的新业态。贵州举行的创客大赛,通过引入优秀创客及企业,推动贵州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云南大理的双廊古镇,创客们开发了稻田瑜伽、古法扎染等特色项目,欣赏洱海风光,还能深度融入乡村日常;在南京佘村,曾经默默无闻的古村落,短短几年,就涌现出“路边边”“南风小屋”等23家咖啡小店。这种多元的发展模式,让乡村旅游的红利精准滴灌到乡村肌理的每一处,绘就了产业兴旺、村民富裕、乡村美丽的“兴”村万象。

  村游“势头旺”,更需“根基稳”,唯有守住乡土魂、凝聚各方力、激活新动能,以“小乡村”撬动文旅“大市场”,让村民富裕,让乡村振兴,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图景。(文:张丽瑾 图:诸韵)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