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理响中国·中国式现代化请回答】荔枝理论:5.4%!“稳进新韧”看江苏如何“挑大梁”

特约评论员/周军

最近,继全国经济“三季报”出炉后,地方三季度经济成绩单也相继“交卷”。10月25日,江苏发布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作为我国经济第二大省,江苏GDP增长5.4%,跑赢了全国“5.2%”的平均增速,这一成绩单同样令人振奋!“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成为观察江苏前三季度经济的一条主线。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不仅延续了上半年“经济增量全国第一”的良好势头,更以“稳、进、新、韧”四个关键字,勾勒出江苏经济在复杂多变环境中的“形”与“势”,展现出其作为经济大省的深厚底蕴与澎湃动能。

“稳”是基石,江苏经济“基本盘”持续做实做强。面对宏观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江苏经济展现出可知可感的抗压力。5.4%的增速,高达3576亿元的经济增量,印证了经济运行之“稳”。作为经济大省,经济航船稳健前行,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这当中,实体经济贡献是根本。 从徐州机械制造的智能工厂不断提升“本领”,到南通船舶海工进一步延链强链,再到无锡物联网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江苏各地持续做强实体,越来越多的国之重器和优势产业不断涌现,今年前三季度6.3%的工业增加值含金量十足。体量是稳的基础,质量是稳的关键。江苏的“稳”,是建立在先进制造业底座上的高质量之稳。“中国经济靠实体经济起家,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江苏做强实体,与我国“十五五”规划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宏观部署一脉相承。

“进”是趋势,源于江苏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经济的“进”,体现在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上。江苏装备制造业以9.4%的高速增长,贡献了规上工业增长的七成以上,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绝对主力。服务业营收增速加快,消费市场在以旧换新等政策撬动下持续回暖。尤为亮眼的是,外贸进出口总额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占全国份额提升至13%,彰显了江苏对外开放的巨大潜力。显然,江苏经济之“进”,是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稳健前行。小切口望见结构优化的全貌:在连云港,中欧班列汽笛长鸣,将“江苏制造”运往亚欧大陆深处;在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中,“隐形冠军”企业安营扎寨,跨国公司江苏行成为常态……江苏“智”造与广阔市场密切配合,形成“优进优出”的循环格局,正是江苏经济“进”的鲜明特征。

“新”是引擎,创新“金钥匙”打开更广阔市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发挥创新特长,盘活优势资源,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持续壮大,到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蓬勃发展,创新已成为江苏企业逐浪市场的强大动能。越创新,越向前,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今年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过半并持续提升,规上数字核心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过10%……这些数据清晰表明,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动能正在江苏加速集聚、壮大,为江苏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韧”是底气,实干担当冲刺“收官季”。江苏“三季报”稳中有进,冲刺四季动力尤其足。从上半年以5.7%的增速、全国第一的经济增量,为全年经济打下了高开稳走的坚实基础,到三季度延续了这一良好态势……一个个关键数据,既是江苏经济韧性的表现,也是全省上下干字当头、奋发有为的体现。当前,到了奋力冲刺四季度的关键时刻。时间不等人,须以读秒倒计时的紧迫感,争取全年最好结果,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这便需要,全省上下要乘势而上,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驱动,通过不断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等一系列精准有力的举措,锻造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增量,写好经济大省“挑大梁”的坚实篇章。(周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