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大江流日夜,改革曲未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江苏考察,先后赋予江苏“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等重大要求。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提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继续走在前列的目标。近一年来,各项改革举措在江苏深入实施,成效显著,激发强劲发展动能。8月4日起,《江苏新时空》推出系列报道《改革勇争先》,聚焦全省各地深化改革的铿锵足迹和鲜活实践。
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南通,是江苏省长江岸线最长的城市,更是万里长江奔流入海前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随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落地,南通的长江岸线焕发新颜,曾经的“工业锈带”变为“生态秀带”,跟随记者一起去感受这场绿色蝶变!
荔枝新闻中心记者王敏说:“踢着足球,吹着江风,在南通这个新投入使用的长江体育公园里,大家在球场上尽情地奔跑,享受着运动的快乐。”
夜幕降临,随着哨声吹响,南通秋季业余足球联赛在这里展开角逐,呐喊声、欢呼声不绝于耳,江景与活力碰撞,成了江岸独特的风景线。这片充满欢声笑语的绿茵地,曾是中国最大的硫磺码头所在地。从2016年起,在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中,南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向沿江污染开刀,将生产码头拆除、湿地岸堤重建、滨江绿廊贯通,沿江岸线得到系统性修复。今年,南通又将体育设施有机嵌入生态岸线,市民可在江畔奔跑、于绿茵竞技、伴鸟语花香,生态修复的成果真正转化为百姓可感可及的品质提升。
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胡国军说:“五山及滨江片区过去厂房、堆场林立,市民靠江不见江,我们按照‘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的总体思路,通过系统治理有效改善了沿江滨江地区的生态环境,创新采用‘生态修复+功能活化’模式,于港池到滨江公园段规划建设南通长江体育公园,是南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
南通市城建集团滨江开发负责人马强说:“我们规划了绿茵足球区、社会友好和休闲时尚三大主题功能区,打造景观公园里的全民健身基地。”
南通市民陈熙说:“草地非常软,脚感也非常好,在江边感觉也非常舒服。”
南通拥有166公里长江干流岸线,这里既是江面最宽的航段,也是长江在江苏奔流入海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守护这道屏障,既要让岸线变“绿”,也要让江水“活”起来。2021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南通提前一年完成长江渔民退捕工作:191艘渔船、368名渔民全部退捕,转产、安置、社保政策同步落地,“洗脚上岸”的渔民以全新的身份拥抱岸上生活。
退捕渔民、《长江保护法》法治宣传员费长中说:“长江养育我们这么多年,我积极带头号召所有渔民保护长江母亲河。”
十年生态修复,南通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如今,长江南通段总体保持Ⅱ类水质;江豚逐浪、百鸟翔集、物种丰茂,珍稀物种相继归来,南通市观测记录的物种达到3983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全省领先。从“城市伤疤”到“休闲客厅”……如今的五山及沿江地区已成为市民和海内外游客共享的诗与远方。
南通市民、摄影爱好者吴为民说:“小雅鹃过去在南通是不太常见的,随着环境越来越好,今年我们也拍到了小雅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南通市民王先生说:“江豚今年我是拍得最好的,这是夕阳西下的金豚,是在太阳落山的时候逆光拍摄的。”
南通狼山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景区管理局局长环松涛说:“通过长江大保护生态环境的修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很多的游客和市民来观光,切切实实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记者手记:不负青山方得金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从“靠江吃江”到“靠江护江”,从化工围江的困境到生态宜居的典范,南通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用一场场“蝶变”,守住了长江在江苏入海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画卷。不负青山,方得金山。相信,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美丽南通的底色将会更加鲜亮!
记者丨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王敏 杨国 郝朦 陈志斌 龚丹姜晨光 徐静瑄
供片台丨南通台
编辑丨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