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是江南水乡,水网纵横,河湖密布,是一座被水滋润的城市。日前,无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明确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洪涝无虞、 量质齐增、亲水宜居、智慧赋能、安全高效”的现代水网。这一规划不仅锚定了“生态、绿色、数字”三大治水方向,更将为“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重大项目引领
打通防洪除涝关键通道
针对薄弱环节,无锡“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一批关键水利工程,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要加高加固长江和大运河等堤防工程,扩大北排长江能力,畅通东排望虞河以及与太湖相连的河道。今年10月即将全线开工的武澄锡虞中片沿江排水河道工程,将重点整治白屈港及沿线河道49公里,彻底解决这条北排长江主水道淤积严重、岸坡破损等“老大难”问题。该项目计划于2028年完工,届时区域防洪除涝能力将迎来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锡澄运河二级航道整治、烧香港入太湖河道治理、滆湖调蓄能力建设等工程也在同步推进。这些项目共同构筑起一道“智慧+韧性”的防汛屏障,大幅增强区域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优化供给配置
全面贯彻科学节水理念
无锡虽然水网密布,但仍面临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挑战。要在更高水平上建设生态文明,必需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严格实行取水许可管理,全面推动农业、工业和城镇节水减排。
工业方面,无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虽然连年保持85%以上,但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下一步,将深化沿江、沿湖、沿河和沿路产业布局优化,推广循环水利用、废水回用和高效用水。到2030年,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5年下降10%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江阴率先试点建设集中式工业水厂,实施分质供水,为全市工业节水树立了新标杆。
农业和城镇用水方面,要加快推行农业节水灌溉,加强供水管网建设养护,加强农业用水节约集约利用,要将河湖治理与老城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相结合,系统推进河湖清淤、生态修复与水源涵养等各项工作,使水资源保护与城市发展联动推进。
硬核科技赋能
智慧水利扮靓“常美河湖”
新一轮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正在稳步推进,而先进科技让治水管水事半功倍。近年来,无锡科学治水之路不断拓宽,建成了市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托视频监控和高空鹰眼系统,结合无人机、无人船等科技手段,实现重点河湖24小时智慧监管。防汛防台秒响应应用场景投用后反响良好,应急响应速度和防范台风暴雨的能力有效增加。围绕提升治水效能,无锡将加快完善空天地一体化水文监测预报体系,增设水文、水资源等监测站点,完善巡堤查险监测预警系统,使水网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更精准、智能。
无锡正将水利建设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全面建立健全河湖健康评价体系,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美丽幸福河湖全覆盖,让“常美河湖”成为无锡的亮丽名片。
河湖治理不仅是水利工程,更是城市品质的重要体现,从防灾减灾到资源优化,从智慧赋能到生态焕新——这座千年水韵之城,正在书写人水和谐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