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青年“潮”这看|city boat火了,解锁“浪”在城市里的新玩法

夕阳西下,轻盈的桨板漂过水面,划水的桨荡开涟漪。

8月20日下午五点半,南京浦口九龙湖湖面上,各色桨板和皮划艇悠然荡漾在水中,与远山近树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这个夏天,不少年轻人的朋友圈摄影大赛从陆地扩展到了水面,亲水运动正成为城市消费新热点。


city boat初体验,打开城市新视角

“我从事这一行有八九年了。”营地码头上,浦口汤泉旅游度假区水上运动中心教练毕庆武一边帮学员穿戴救生衣,一边向记者“安利”:“2017年,我第一次接触这项运动,在水面上漂,感觉很震撼,像是被大自然环抱着,从此就爱上了这项运动。”如今,毕庆武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教练,给自己起了一个响亮的“艺名”——毛毛。

在教练的鼓励下,记者的好奇心被点燃——穿上救生衣,踏上桨板,战战兢兢地开始了第一次桨板体验。从跪姿划水起步,再到尝试站立,每一步都伴随着水波的轻摇。“放松,核心稳住。”伴随教练的指导,记者终于颤巍巍地站直身体。湖风拂面,视野豁然开朗:四周山色愈发青翠,湖水的透明度也仿佛瞬间提升,人仿佛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

“只需要两分钟教学,大多数人就能独立操作。”毕庆武一边教记者保持平衡,一边自信地说道。据了解,桨板运动源于夏威夷,由冲浪演变而来,凭借其极简的装备——“一板一桨”的组合,以及出色的亲水友好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它易于上手、便于携带,不论是想休闲体验还是挑战自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但是出于安全考虑,必须穿好救生衣,初学者也需要找专业教练辅助。”毕庆武说。

家住建邺区的王女士专程驾车带11岁的孩子前来。“他起初喜欢皮划艇,现在迷上了更酷的桨板。没想到上手这么快,已经能稳稳站板划行了。”她欣慰地说,“既锻炼平衡和协调能力,孩子又感到了乐趣。”

不远处,几位大学生正变换姿势互拍,积极为“朋友圈摄影大赛”储备素材。记者在社交媒体上检索发现,“#city boat#”“#带上桨板过夏天#”等话题热度持续攀升。苏州独墅湖、上海苏河湾、杭州西溪湿地……城市亲水空间正陆续“破圈”,成为“网红”桨板胜地。

花样繁多!江苏多地解锁city boat热门玩法

放眼江苏,热门的玩法不止桨板。

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江苏凭借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正成为亲水运动发展的热土。

以汤泉旅游度假区水上运动中心为例,运营方南京旗鱼户外运动俱乐部常年推广皮划艇、桨板、皮艇球等多种项目,并在浦口与江宁分设训练基地。从玄武湖到九龙湖青奥中心,各类水上项目持续“圈粉”。值得关注的是,各基地不仅提供专业教学与安全保障,还划分出新手区、亲子区等多元化体验空间,极大降低了参与门槛。

与水共生的无锡,则将水上运动打造为城市新名片。梁溪河、古运河、蠡湖等运动中心每年接待锻炼者超两万人次。无锡根据不同水域特点,因地制宜布局运动项目,集竞技、普及、体验和赛事于一体,既拓宽市民参与渠道,也为旅游产业培育了新增长点。今年8月,蠡湖还引进了无锡首个卡丁船项目,为“亲水经济”再添新引擎。

连云港则依托滨海资源,凭借激活消费新引擎。连岛海滨浴场从传统的游泳场所转型为融合冲浪、快艇、游艇与桨板的水上乐园;枫树湾借浓荫、溪水、雾森打造的溯溪项目吸引游客前来消暑纳凉;羊山岛则着力建设游艇码头、引进海上观光帆船、摩托艇、快艇,还建设了筏式垂钓基地、贝壳人工渔礁等,今年暑期的日平均客流达到5000人。

今夏江苏的亲水运动热潮并非偶然。2024年,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省体育局等十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水上运动休闲消费的意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产业融合、消费牵引、制度创新,提出13条政策举措,为水上运动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文体旅融合发展,江苏水上运动产业正绘就活力迸发的消费新图景。

小众变大众,水上运动如何走向未来?

自2016年俱乐部成立以来,毕庆武亲历了水上运动在南京从小众到流行的全过程。“最初全市只有我们一家俱乐部,如今大众接受度明显提高,市场也越来越壮大。”毕庆武告诉记者,近几年玩桨板的人明显增多,很多客人都会自带装备。今年夏天最忙的时候,他一天接待了将近200位客人。

毕庆武的经历是水上运动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报告(2023—2024)》指出,全国冲浪、桨板项目消费人群已超100万人,整体消费规模超10亿元。

南京市皮划艇运动协会副会长金辉告诉记者,水上运动“逐渐与文化、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跨界融合”,打开了新的发展格局。此外,水上运动消费端的热情也在上升,拉动了装备销售的增长。据红星新闻报道,今年7月上旬,淘宝天猫平台“桨板”成交量同比增幅超200%。拼多多数据显示,2025年夏季桨板类产品搜索量同比飙升190%。

但相比陆上运动,水上运动的参与度仍然较低。根据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户外产业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户外市场报告》,在2024年,陆地山地运动有99%的全民渗透,但水上运动仅有28%。金辉认为,这一差距不仅源于场地和成本的门槛,更与社会认知不足和安全顾虑密切相关。“很多人望船兴叹,归根结底是对这项运动的不了解。”他指出,目前行业仍面临“人才匮乏、安全监管缺失和社会认知度不高”的挑战,尤其是安全规范体系尚未健全,导致部分爱好者存在侥幸心理。金辉着重强调:“野外水域环境复杂,请大家科学运动、珍爱生命。”

放眼未来,在消费潜力与产业融合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水上运动正逐渐走向大众化,但仍需在提升认知、完善标准、培养人才等方面系统推进,才能真正突破参与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

采写: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璞

拍摄: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邓宇轩 实习生 肖飞燕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